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那是一场梦吗?又为何如此真实?——《穆斯林的葬礼》

来源:东饰资讯网
那是一场梦吗?又为何如此真实?——《穆斯林的葬礼》
简介:《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这本书终于读完了,书比较厚,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但是为这样的作品确实是值得的。穆斯林这个群体接触的是比较少的,印象中他们总是卷携于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争斗中,到处都是恐怖活动,中东不是一直硝烟弥漫?再没有哪个宗教有这样严重的教派纷争。有时候宗教是让人狂热,让人不顾一切的,这种精神上的控制和偏执是可怕!

   同时,我又相信《古兰经》的教义一定是教人向善的,绝不是纵恶的,教义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当然,这些人注定是要接受审判的,他们去不了伊斯兰世界的天园,等待他们的只有火狱!然而穆斯林又是传奇的,想起那密密麻麻围着麦加大清真寺礼拜祈祷的穆斯林的画面,就让人深深的充满敬畏,没有哪个民族和宗教有这么密切的关系,真主和先知穆罕默德是深深烙在这个民族的精神之中的,形成了独特的信仰。

那是一场梦吗?又为何如此真实?——《穆斯林的葬礼》

   中国的穆斯林常称其为回回,他们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中国穆斯林的血统很难说清楚,多多少少能看到阿拉伯人,波斯人,蒙古人的影子,丝绸之路使多少西域人留在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本来对广州,泉州等地众多的穆斯林是感到疑惑的,就算海上贸易发达,使众多阿拉伯人定居,也不会留下这么深厚的伊斯兰文化。后来才发现,原来穆罕默德四大弟子其中两个就来到了这里传教,留下了这样的渊源。

   《穆斯林的葬礼》一书,本以为充满异域色彩,其实不然,书中充斥着老北京的色彩,读上去很亲切,完全不想是在写清末一直到新中国之后的几十年,作者的写作技巧可想而知。通过一个玉器世家几代人的兴衰,唱出一曲人生永叹。到新月之死,我是强忍着泪水的,确实写得动情,文学居然有这般的艺术魅力!

那是一场梦吗?又为何如此真实?——《穆斯林的葬礼》

   正如作者所说: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得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作家的赤诚与否是瞒不过任何人的眼睛,我历来不相信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写出真善美的文字!我相信作者是有这样的胸怀的!读到梁亦清之死,是悲壮的,他创造出那么多的玉雕作品,最终没能完成代表他或者一个时代的杰作,因此他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或许这就是一代代中国匠人的悲哀。

   当人们惊叹于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这些代表了传统建筑最高成就的精美时,谁又能记得创造他们的工匠,或许在南京明城墙的青砖上依稀还能看到匠人的名字,慢慢的又都泯灭了,不由想到“样式雷”,那个专门负责皇家宫殿,园林建筑的雷氏家族,一代代人把他们的精力和奇思妙想都耗尽了!

那是一场梦吗?又为何如此真实?——《穆斯林的葬礼》

   梁子奇本来是要跟随吐罗耶定巴巴去往圣城麦加寻找作为穆斯林的最终心灵归宿的,但他确爱上了玉,并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随他,他是在完成他师傅未尽的事业。新月是最让人揪心的人物,她太完美了,或许这个世界根本容不下她,正是这一纯洁的灵魂、幽静的灵魂、美的灵魂,一下跌入了爱情、亲情的深渊,如同一块无暇之玉一下跌的粉碎,让人惋惜花一般的年纪啊,有深爱她的楚雁潮老师,疼爱她的姑妈和父亲,可是她走的太急,留下的惊艳和遗憾, 她盼着天明,她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人世间多大的悲痛啊!

   一个美满的家庭随着人物的一个个凋谢慢慢就凋零了,只留下博雅宅门上的对联“随珠和壁,明月清风”诉说沧桑。韩子奇,梁冰玉,梁君壁,姑妈,新月,天星,还有那个“玉魔”人物太饱满了,都像是活生生的人物,看来作者是动了真情的!正因为是为穆斯林人心做传,全书笼罩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无论是峨眉山月、姑苏夜月、卢沟晓月、沧海涌月。月色都是美的,就像新月的灵魂一样洁净。

那是一场梦吗?又为何如此真实?——《穆斯林的葬礼》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