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看不透当今的社会,感受最多的就是变化太快了,你看又出现什么新事物,我好像有永远也追不完的新事物......
这次的思考来源于罗胖的课程,是混沌研习社的大课,让我惊叹的是,这堂课是2016的课程,而我听完感觉像遇到了新事物,为之一振!
他切入了一个新的角度“从人的角度重新思考商业价值”。
不知道有没有人感觉,近几年很少有什么大品牌能够深入人心了,目前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品牌荒”;是中国的企业没有能力做品牌吗?不是。而是我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变了,以往我们获取知识,是口口相传,是纸媒,传媒,而现在有了互联网,互联网的最特别的传播方式,就是快,无论距离多远的消息,总是能够在最快的速度,以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进行呈现,只要你想,你可以获取任何你想要知道的知识。
那是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主战场”,从线下转线上,去发展更多平台?
以前我也这么认为过,那么多人做微商,做淘宝,做微店,我也应该去,这是新时代的机会。
幸好我只是想想。你以为的风口,——是互联网。而真正的风口早已经过去了,放在2010左右,你开一个淘宝店还能成功,而现在你试试,光一个流量就搞的你头疼。
那什么才是现在的风口?
现在大家最看不透的,可能就是,一个直播可以在一个晚上赚20万,美妆行业的李佳琦、薇娅、估计每个女生都不会陌生,只要进他们的直播间,真恨自己,旁边没有放一把“菜刀”,这手剁的,不知所云......这里,我们不从人的消费心理去揭示“网红”成功的秘密,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中国正在有一大波中产阶级,有钱、不会生活,或者说有钱,没有时间去研究、选择,怎么样才能好好生活?那么“网红”就诞生了。同样的道理,旅游行业的产品升级,出现了很多定制旅游线路、淘宝平台出现了淘宝带货的小店、直播穿搭......
这其中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网红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回到自我,勤恳的、在你最擅长的领域,去持续释放你所知道的知识。”
谁都不是最牛的!怕专业干这个的!
再深层次,是不是我们只要网上随便找点内容,持续去输出一个领域,就能成为网红?
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吗?这个时代不缺信息。这个时代,是“人格为王”的时代,信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讲,把信息“人格化”的知识,才是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人们所关心的是、这个信息跟我的关系在哪?能对别人有用的信息叫知识,而知识能带来效益。
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能反过来成就人。人是最重要的。个人品牌是当今的风口。
就像我现在,在写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观点来源于我听课的感受,如果我听完课,什么也没有做,只是为之一振,那么课程对我来说,只是信息;而我现在通过学习,结合了自我的认知,以我的视角,把这个观点重新分析,呈现给大家;对我来说,这个观点,这个认知,是我的知识,我在向大家分享知识,如果你觉得对你有用,那么这个知识本身就能自带商业价值。
还要另外一点就是,不仅要生产“知识”,还要持续赢得他人的信任;打造你和我之间的直接信任关系。知识的专业工作者,可以不具备知识,但是必须具备打造知识的工匠精神。你是否在持续获取尊重和信任,这很重要。
从网红现象直接可以揭示的问题就是:不要做平台,去做人格,直接成为交易入口。知识为载体的人格和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是通往巨大交易入口的!
那这句话和我们普通人的关系是什么呢?
有关创业,所要考虑的、不是去卖货,不是去靠资本、靠价格、靠流量卖货,而是要考虑创造一个新的分工,做知识服务,把知识当货卖,把货当知识卖;通过建立一个人格,做知识的服务者,顺带把货卖了。
社会上的大多数普通人缺的不是信息,而是被加工过的信息,能被理解,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没时间学知识,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痛点。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想象共同体,分发理念,知识来建立一个靠谱且专业的人格,而作为交易入口。
准确的定义,我们是知识的服务者,我们是“站在门口赞叹”的那个人。我们不是替代别人干了什么,而是站在门口赞叹,“某某某用了什么,很好,怎么好,真棒。。。”“你看他之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正好。”通过我们的“笨”“蠢”“执着”持续输出知识服务,这样的商业信用,让在观望的人看到我们,因为“相信”而购买,我们就完成了一次通过人格为入口的交易。
知识是生产需求的!有些人觉得知识是营销渠道,不是的。知识本来就是产品。这才是本质。这是人消费的前提。当我们持续不断输出他人不具备的知识,就能导致“相信”,相信是有力量的,一切相信构成了虚拟现实的真实社会。因为传播方式的主流是互联网,所以每一个被赋能的个体——人,都能成为“君王”。都能成为一切资源的核心。都能带来交易。
“好东西,有道理”。当你握有一个机会,可以把我的知识传达给我的用户的时候,就是赶上了好时代,这就是个人崛起的时代。
从我个人角度,思考我的行业。我是一个售卖软装产品的人吗?不是。我是一个持续输出搭配理念的“知识服务者”,我需要持续输出相对专业的知识,而树立一个独特的人格。(又要“个人品牌”)通过一个能够被相信的,人格的建立,去单独为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合理且独到的推荐好产品,“所谓好产品,有道理”,进而顺带销售出产品。三分产品本身,七分知识包装,产品的好坏价值,是跟人走的。人是最宝贵的资产,只有当你在某一个分工有手艺,并且愿意持续去做,你就能带来交易红利。
作为门店的运营核心,我的门店的核心竞争力,是跟我的人格走的。就是我。我是销售我店内一切产品的核心,通过我建立起来的“专业=相信”的想象王国,带来交易红利。未来的门店应该是最小规模的联盟,以一个核心建立的联盟,不同分工,共同完成一件事情。“专”是核心,当出现另外一个值得被知识服务的项目,应该进行下一次的分工、分化、再联盟,集成一个个背靠背的小联盟,共同面对当今世界的变化。
一个以人为核心的企业,应该怎么去思考企业的未来?
“不能让公司定型”“保持公司没规矩的状态”“无层级,无部门”“对事不对人,按照事情,临时组合调整。这是逻辑思维的内部管理。
发人深省。
你作为企业的老板,现在,你还敢洗脑吗?你能跟员工说的,只有是“你到公司来,为你自己,不要为我,不要为集体做任何贡献,三年后你就走,想明白,三年后你要成长成什么样?人、你是控制不住的!这是一个自由选择,自由意志,自由联盟的社会。因为互联网,本质你控制不住任何信息,而控制人是以控制信息为前提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让你的公司变成一个联盟,没有上下级,没有谁为谁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做;没有谁赚的多与少,只有背靠背,互相协作,共同前进。
因此,当今社会最好的企业组织形态,应当是在一定完善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让企业变成一个联盟,一个、一开始就说好要分离的联盟!没有绑架,只有时间限额,在一定的时间限额里面,达成一个目标,进行下一步分化、媾和。社会的大趋势,不断分工细化的大趋势不会变,社会的进步,一定是体现在社会的,不断分工、分化、媾和中的。
那么对于外界,公司的外部存活,应该如何应对。
应当考虑上下游的产业形态是否在同一个价值观体系当中,你的一个决定是否正确,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有多少人在帮你,以你为核心的分工体系,是不是左右逢源!
最后关于“社群经济”,很多人都会认为“社群经济”的底层逻辑是拼流量,其实不然,“好商业,请回头打造你的产品和服务,社群经济自然会产生。
说了这么多,我们回归本源,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该不该追平台,微商,直播,带货,我们该不该去做?
该也不该。
当我们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某些平台资源的配合促进,要么可以考虑适当参与平台,为了我们一段时间目的的营销服务;
而当我们还没有理清楚,这个社会,是以人与人之间联系而产生交易的这个本质,不要轻易跟风任何平台,只会让你迷失在红尘中。
希望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活的,坚定且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