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币圈一日,人间一年”。 这币圈狂涨狂跌的现象已成新常态。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18次集体学习,区块链被列入自主创新技术重要突破口。一瞬间,满屏皆是谈币人,比特币也因势狂涨,从7500美元,飙升至9700美元。
到了11月,对区块链行业的全国性清理整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一夜之间,大家又谈币色变。比特币的价格迅速跌破7000美元。
很多人肯定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区块链,到底是大忽悠、大泡沫,用来专门割咱们老百姓韭菜的东东?还是,真有大潜力、大应用的未来新科技?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连国家都说这是自主创新技术的重要突破口呢?
1. 互联网的缺陷
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基于“人”这个主体。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也经常会犯错儿。艾玛之前写过好几篇分享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说人类存在着大量的、有规律的行为偏差,这些偏差如果被利用,就可以套利。我们制定各种流程,各种交叉检验的方法,为的就是降低“人”犯错的几率。但是,再怎么降低,执行流程的,依旧还是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儿。
我们现在用的互联网很强大,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依旧避免不了人为错误。
从前,我们寄信,如果从亚洲寄去美洲,要一两个月。传真快很多,但成本贵,家家户户要都有个传真机才行。
从前,我们每个月只能在电影院看五六部电影,今天能在互联网上实时看到海量的影片。
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家都能体验到,信息是怎样快速地传送或复制到全世界的每一个有网络的角落的。极其高效、几乎没有成本。所以,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信息,包括文件、音乐、视频、游戏、程序等等,原本局限在一个地区的信息,可以快速地传递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因为一切变得太快、太轻易,以至于木心先生的那首现代诗《从前慢》被广为流传: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信息传送得快,是快了,成本也特别便宜,但是,也延伸了不少问题。比如,
(1)难追溯
信息传递得太快,中途被他人篡改了,再散发了出去。这种篡改,也许是有人有心为之(人为错误),也许是人无心的错误解读(人为疏漏)。总之,新的信息与最初信息不再想同。收到新版本的人,不知道是否被篡改,最初由谁篡改,以至于假信息满天飞。
(2)易泄密、易丢失
大量的私人信息,如银行账号、病历资料、个人信息数据,存在大的数据中心。一旦该数据中心被黑客攻击(人为错误),或者因不可预知的灾难(人为疏漏),某些数据中心被毁,就可能面临数据大范围泄露或者丢失的危险。
(3)部分价值转移,需要依赖第三方
我们的钱,要转账,不能像信息一样,随便复制。我们必须通过一个中介机构,这个机构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银行或支付宝等机构,我们一定要在付款账户上减去一些钱,再在收款账户上增加同样金额的钱,中介机构也会扣掉一些管理费。除了钱以外,类似的,不能单纯靠互联网,进行快速转移的,还有房地产、有价证券、金融衍生品等等实体或虚拟的资产。这是互联网很难解决的“价值转移”问题。
你或许会说,靠中介机构转移有价值的资产,不是很正常吗?理解“区块链”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我们现在讲的是未来式,思路不要被目前的情况限制住。
必须依靠中介机构,有什么问题呢?除了需要支付服务费用和操作缓慢以外,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信任这个中介机构。你必须信任这个国家会认可你的这些宝贝资产,信任帮你转账的银行不会出猫腻,不会倒闭。
就像,中国人相信中国人的银行,老外不一定相信,他们可能只相信自己国家的银行。这样,就让这些宝贝资产的转移只能局限在一定的国家、地区或者机构内。比如,上交所的股票只能在上交所交易,不能去到阿根廷的交易所。你买的其他国家的房产,可能因为当地的土地交易机构被烧掉了,你的凭证也消失了。
第三方机构虽然是机构,但背后操作的依然是人。而人,是整个系统里最不可信的。很多违反规则的人,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2. 区块链满足的痛点
因为互联网逃不开人类的错误,使得有以上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就是区块链要去满足的痛点。
区块链则从根本上抛弃了对人的信任。它建基于数学,这个全世界普遍公认的语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规范,不同的俗知俗见,通过人来处理问题,同一件事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做法。但是,数学就不一样,无论是欧美,还是新兴市场,或者是落后地区,数学的公式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我在分享复利的公式时,常常讲一句话:“复利,是个数学公式,数学公式的好处就是,无论你说得多么天花乱坠,1+1=2,不会变成3。” 这就是数学的妙处。
具体区块链是怎么做到的呢?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大家一起来记账的技术。
传统的方法是,有一个专门的会计,把大家的收入和支出都记录下来,由这个会计把账本收好,这是中心化的账本管理方式。
区块链呢,由很多人一起用电脑记账。每个参与的电脑都有机会去竞争记账权。当有一个人做了交易,那么,区块链系统会用它规定的方法,在所有记账的人里,挑出一台电脑来修改账本,然后,把它修改好的账本,发给其他所有电脑。其他所有电脑会核对一下,这个账本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会放入自己的账本中,这样,所有参与的电脑中就都有了完全一样的账本。这种记账方式,叫做分布式总账技术。
因为这种分布式的记账方法,我们就可以不用去信任环节中的任何人或机构,只要发起,就能够自动运行,来完成信息和价值的转移,而且在转移过程中,所有修改都可以被发现,被追溯。
3. 区块链,是不是一项新技术?
区块链,好像是这两三年随着比特币突然冒起来的全新的一项技术。你或许会问,它这么新,到底靠不靠谱?
的确,区块链技术,是因为比特币而被人发现的,它刚开始的使命,也就只是为了支持比特币的形成和流通。所以,很多人以为区块链就是比特币。但是,两者并不能等同。
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那么,我们可以说,区块链,就是货币的高速公路,而比特币和其他各种币,都是这条路上跑来跑去的各类交通工具。
区块链,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和应用技术,的确是新的,但是,它背后的技术却已经久经考验了。
区块链系统从下到上分为六个层次: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这六个层次中,数据层、网络层和共识层是搭建区块链一定要有的三个因素,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而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则可以自行选用。
这些听不懂、记不全,没关系。我讲这几个层次,只是想告诉你,它背后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比如,数据层,即底层数据区块的链式结构,和非对称的公私钥匙数据加密技术和时间戳技术。
听不懂?没事。反正就是根据数学算法开发出来的加密技术、时间跟踪技术等等程序代码。其实这些技术被发明了好几十年了,也在计算机领域被用了很久,只是后来才被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应用在比特币里,然后,大家才发现了区块链技术。
往上一层是网络层,就是全球各个电脑点对点入网的机制,数据在里面怎么传播,记的帐怎么互相验证等等。这个技术也不是最新的。不知道,二十年前,你们有没有用过emule电驴来共享自己电脑里的影片,看盗版电影?电驴用的就是一样的技术,非常成熟了。
第三层是共识层,这是区块链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也是每一次挑选记账人的方法。选择记账人的方式,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有十几种共识机制,其中最出名的是工作量证明机制(也就是谁的工作量大,谁记账)、权益证明机制(谁在里头的钱多,谁记账)和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类似董事会制度,民主投票选择记账人)。很多区块链的应用是结合了几种共识一起使用。
第四层是激励层。跟我们绩效考核差不多,要激励遵守规则参与记账的人,惩罚不遵守规则的人。这主要出现在对外公开的、任何人都能加入的、公有区块链中。而那些不对外公开的私有链,通常在区块链以外,就已经完成了激励的博弈,比如被人强制要求参与记账等等。
第五层是合约层,主要是智能合约。这一层特别有意思。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应用。我们为什么要签订法律合约?因为我们不太信任对方,签订了合约,把权责关系理清楚,如果执行合约,会有什么好处;违法合约,会有什么惩罚。我们刚刚说了,区块链适用于一切缺乏信任的领域。合约的签订,显然就是因为大家不信任。如果互相信任,就不需要去签订合约了,直接做就行。对吧?那么,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是什么呢?就是合约只要签订,就靠计算机程序来自动执行,你想违法合约,都没有办法。这样,我们就不需要信任对方了,对方可以是完全陌生的人甚至可以只是一个代号。这个特点能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遗产的分配,现在需要靠家族信托的律师们来执行,以后就可以直接靠电脑程序了,省了一大笔律师费。或者房子的过户,不用担心业主拿订金跑路。
第六层是应用层,就是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待的地方,这一块,就依赖各个IT大拿们的创意了。
了解得越深入,越佩服它的创造人中本聪。这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思维方式。
区块链,可能成为人类首次大规模协作和相互认证的开始,将创造出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全新的网络世界,甚至会进一步会颠覆现代商业社会,重塑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
这将是数字领域的地理大发现。非常有意思,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建议你们也抛弃成见,去了解一下,并且发挥想象力,思考一下这项技术,能够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