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成熟,从忽视自己和学会妥协开始

来源:东饰资讯网

《麦田里的守望者》:成熟,从忽视自己和学会妥协开始

每个少年都曾是社会的异类

16岁!一个多尴尬又美好的年龄啊。

横亘在童年通往青年的路上,像门槛也像台阶。跨过去,迈上来,不那么容易。总得经历许多改变,不仅生理,还有心理。

赛林格笔下的主人公——16岁的男孩霍尔顿,是个很难定义的复杂少年。满怀真诚又桀骜不驯,超级自卑又清高自大,满嘴脏话又单纯善良。这个三番五次被学校开除的富二代,将人性的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被自己的任性教训得遍体鳞伤。

不得不说,人类的天性是盲目乐观的

在逐渐认识世界,了解自我的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无师自通想当然地认为,世界单纯而美好。

如同季羡林所说: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这个阶段大概每个人都曾亲历过。

每个少年都曾是社会的异类,在单纯的认知里强化了个性。再用个性的眼睛去打量世界,丈量社会。

当单纯遭遇复杂,敏感遭遇实相,世界的复杂和多元令霍尔顿无比烦恼。而这些烦恼,也将推拽他一步步走向成熟。

世界并不美好,但也不那么糟糕

霍尔顿眼中让他烦恼,总想逃避的真实世界,虽然充斥着太多的丑陋和虚伪,但也有美好并令他喜悦的人物。可爱又聪明的妹妹菲苾,善良又和蔼可亲的修女,还有他心仪爱慕的琴。

这些可爱的人物,在他单纯得有点苛刻的认知里,是令他神往的存在。

真实的世界就是如此,在所有人的认知里都不会十全十美,也并非一无是处。

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不同。佛法说,你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你心中的世界。

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它对你的态度

霍尔顿看不惯他眼中的世界,以一种战士的姿态来叛逆和对抗。最终被几所学校开除,被室友揍得满脸是血。

他又选择了逃避,从令他厌烦的学校出走,去寻找他的诗和远方。遇到的却是更多的虚伪和丑陋,欺骗和勒索。

他觉得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还想继续出逃,最终因妹妹菲苾的执意跟随而无奈放弃。

回家后他大病一场,对亲人和医生的关切和询问他觉得茫然又可笑。坦言自己不知道对这一切有哪些看法,该如何表达。称自己居然开始怀念当初曾伤害他的每个人。

到此时,其实霍尔顿已慢慢接受了真实世界的样子。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看清本相后,你该如何与它握手言和?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路途中,逐渐抛弃自己盲目乐观的幻想,一点点认清世界的实相。学着用妥协与隐忍的方式与它握手言和。

最后用丰子恺的这段话与书友们共勉: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