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学妹问我关于大四考研工作方面的一些事情,凭借过来人的经历,和她聊了好久。也想起了很多学生时代的事情。回想起自己的大学,还是有很多遗憾的地方。
大一的时候,懵懂的你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朋友。对周围的一切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也许会觉得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是多么的一种自由。大一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可以尽可能的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都应该尽量的去尝试。大学里面有针对各种各样兴趣爱好开设的社团组织,你有兴趣就可以去接触。喜欢读书学习,就去泡图书馆,以书会友;喜欢户外运动,就去结交驴友,一起上路;喜欢唱歌跳舞,就去艺术团增长见识……如果没找到你想加入的,你也可以自己创办。总之,不要害怕浪费时间,不要害怕没有收获。举个例子,你加入轮滑社的重点并不是你将轮滑技巧练得多么高超,而是在接触不同的人,参与各类活动的经历。技能性的东西是可以习得的,但是经历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在大一不去做,之后就更不可能去做了。随心而动,哪怕试了之后觉得自己不喜欢,也没关系,你不试也不会知道不适合自己。
大二的时候,既不是小鲜肉也不是即将下架的前辈。经过了一年,熟悉了大学生活的节奏,身边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很多人都会在这段时间谈恋爱,甚至大一就开始了。那么,就说说关于校园恋情吧。我们都知道学生时代的感情最终能够修成正果的概率很低,当然,也并不是没有。我个人是非常鼓励大二的时候谈恋爱的。学生时代的感情,感觉至上,非常的纯粹和美好。你愿意和你一人在一起,肯定是因为喜欢。(渣男渣女谈的好玩的除外)人一辈子,能够遇到这样一个人,让你面红心跳日思夜想,如果在大学时没有遇见以后碰到的可能性更小。一直都觉得,没有所谓好的或者坏的感情,只有是不是对的人。遇见了对的人,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那么,你肯定会问,我怎么知道是不是对的人呢?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衡量标准,你觉得和恋人在一起时,你是变得更开心了还是伤心居多?你是朝着更好的自己在蜕变还是变得越来越糟糕,因对方的只言片语而改变自己,变得都不认识自己了?你在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行为和表现。我最向往的感情状态,是高中语文课上学的《致橡树》里面说的,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大三的时候,到了人生一个分岔路口。很多人会在考研和工作上面进行选择。人生就是在不断做选择的过程,但是每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关于考研,如果你非常热爱某专业,喜欢有更多的学习和建树,那么一定要考研,不然肯定会后悔的,目前国内大学的现状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对某专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那就大可不必,研究生毕业出来一样要找工作。关于工作,多了解实习方面的讯息,和本专业的前辈们多沟通,询问专业老师关于自己专业的求职方向和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去求职网站上看职位描述,看自己是否满足招聘要求,如果没有,在实习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去进行提高。关于选择,下定决心了就去实践,考研的就做计划好好复习,找工作的就去实习积累经验。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最后鱼和熊掌都不是你的。
大四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毕业之后真正脱离父母的怀抱独立生活的,因为课很少,会有大把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不要白白浪费了,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一直想做但却没有做的事情,想去的地方,想见的人,想说的话。在大学认识的很多人,毕业后可能真的就,一辈子都见不到了。不是夸张啊,想想你和你的高中同学还有多少再联系的。所以,这段时间更多的是总结与沉淀,以及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大四下学期的时候,关于考研考公工作的事基本都定下来了,每个人的选择不尽相同,好好的去和朋友们道别。向明天say hi。
在大学里面,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坚持的。一是读书,二是锻炼。男生不要天天只知道玩游戏看片,等到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啥都不会,打了四年的游戏,不知道挂了多少科。女生也不要天天欧巴好帅追各种剧,有时间学学穿衣搭配和化妆技巧都比看剧实用。在大学,能不挂科的情况下就别挂。除了自己的专业书,尽可能去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小说除外。当你的阅读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一定会厚积薄发的。关于锻炼,大学的时候因为年轻,貌似自己怎么熬夜怎么折腾身体第二天都好好的,很多坏习惯造成的问题并不是马上就会被发现的。等你以后年纪大了后悔就晚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生常谈的话是最有道理的。
我觉得一个善于进行自我剖析的人肯定会成长的很快。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了。不管选择你处于哪一个阶段,希望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说的这些话,对你有些许帮助,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