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回到黑龙江的家乡小村,我们那里叫屯子,我们屯子位于乌裕尔河的南岸,是属于嫩江平原的范畴,典型的黑土地,也是北大荒哟!有意思的是,乌裕尔河是由东向西流淌的内流河,源出小兴安岭,最终流入大庆市的泡沼中不见。
乌裕尔河两岸,田畴肥沃,草壮羊美,河中以及泡沼中野生鱼类繁多。也是鸟类的天堂,乌裕尔河自然保护区内,鸟类上百种,很多都是珍稀品种,比如丹顶鹤、灰鹤等等。这里还是中国三大芦苇产地之一。
就是这样的鱼米之乡,每个村屯都没有多少人在家务农,多数人都在外地打工经商,年轻的一代人考学毕业基本都在外地工作了,很少有人回到家乡发展。
就以我们屯子为例,一个屯两个生产队(大集体时代的生产单位),我所在的生产队,现在叫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30人左右,如果都在家,应该是70多户人家。现在只有不足20户在这个屯子居住,还有三、四户是不种地人家。大多数的乡亲们都走出去了,为了生存在外地奔波劳碌着。
这些在外地的乡亲们,都在哪里么?
我们村七个村民小组,分别住在四个自然屯。外出的在满洲里的大约占外出人口的五分之一,包括整个呼伦贝尔市。在山东的大约还占五分之一,在京津冀的约占五分之一,在沈阳大连的(也包括整个辽宁省和吉林省)约占五分之一,在国内外其他地方发展的人约占五分之一。
这些在外地的乡亲们,从事边贸、商业、建筑装饰行业、工厂务工的人居多。有的从事比较赚钱的业务,成为大款;有的成天瞎混,过的啥也不是;当然大多数人过着安稳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大富大贵的人不多,平平常常的人不少。
我们虽然在外地努力工作,但是,对家乡的眷恋却与日俱增。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我总想着在有生之年回家乡去,人亲土亲,与世无争的和家乡人共同努力,把家乡建设的更加富饶美丽!
齐帆齐写作课第六期学员
v信l14784636367,公众号dz_ysc读者倾语和ysc_dz城乡故事,即将开始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