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先生外出散步,信步来到了中环附近的三林公园。
这里本来是个大公园。后来被挖去一块建了街道图书馆。再后来,又借机造了好几幢办公楼。最后又在办公楼的旁边围起了栅栏,做了办公休闲的假山、草坪等,等于活生生地将公园劈去了一半。
对于失去的“半壁”,许多人也是敢怒而不敢言,无奈之余,我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大公园就这样变成了现在的半臂公园。无论你来或者不来,它都在那,眼巴巴地仿佛在那等待着什么。
小河静静地流淌还好,那条贯穿着公园的小河并未受到影响。河水碧绿清澈,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仍旧静静地流淌。偶尔,还能看见清理河道的小船轻快地划过水面。
芦苇荡水边的芦苇荡,枯黄里泛着点点绿意,点燃着春的勃勃生机。
河里的野鸭时而结伴,时而独自在水中嬉戏。
巡视的白色水鸟白色的水鸟时飞时落。大多数的时候,它们是沿着水面翱翔,好像是在巡视着它们的领地。
在我的眼里,这个公园虽然被瘦了身,但是因为这条河的留存,这里风景依旧美好。
右边的网球场里,有人在奋力地击球,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左边足球场里,一群半大的孩子更是生龙活虎,不停地发出欢呼声。
青春真是无敌啊!
你看!我穿着毛衣和外套,他们只穿了一套短的运动服,还热得汗流浃背。看着真是羡煞人!
我们从青石铺就的主干道转向幽静的小河边。沿河的小道是木板铺就的,走在上面身轻如燕,仿佛和自然融为了一体。
护栏小道的右手边用栏杆做了小河的护栏,左边是花丛和树木。间隔一段距离还摆放了两张长椅,走累的时候可以坐下来休息。
式样简单的小亭子河边有个木头的小亭子,式样简单,就是四根木头柱子撑着一个梯形的顶,我曾来避过雨。
那时我外出时忽然下了雨,我跑进公园躲进了亭子里。因为连中饭也没吃,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唤。后来先生来给我送伞,并带来了吃的。我就是在这个小亭子下面吃的东西,然后,我们就一起坐在亭子里看雨。
亲水平台继续向前走,就有一个很大的亲水平台。平台是用厚厚的木板铺就的,一直延伸到水里,旁边还有一个大理石的亭子。
这里的水面开阔,有一条支流悄悄地掉头向北流去。
再往前走,就是一大片青青的草坪。可惜,我被铁丝网拦住了去路,不能走进去。
每每走到此地,我都有些无奈,不甘心地望了又望,希望这里能忽然开出一扇门来让我走进去。
往回走时,太阳已经爬上了树梢,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感觉十分惬意。
太阳雨驻足拍照,忽然发现下起雨来了。这毫无征兆的雨,下得还挺猛。
“下雨啦!”我赶紧拉住先生的手,向小亭子跑去。
路上有人也在奔跑,大家都被这太阳雨弄得措手不及。
亭子下已有躲雨人,他们满是兴奋地望着太阳,望着雨。那探头探脑的样子,像极了顽皮的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站在亭子下,拍拍身上的雨滴,我想:“我与这个亭子还是有缘的吧?”我本来是不打算走进这个小亭子的,没想到它又一次为我避雨。
只几分钟,雨就停了。我们走出亭子,空气变得透明,花草叶子上的雨滴在太阳的照射下消失不见。要不是还能看见湿漉漉的路面,还以为雨根本没来过呢!
春天的雨就是这么任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而我就喜欢自然的真性情,来不迎,去不送。
我希望小公园能够保持它独特的本性,保持“半壁江山”的完整,不会再被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