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功没有捷径—90岁老人创造年利润7000万的传奇

来源:东饰资讯网

褚时健,中国的传奇式人物。90岁的老人,一代糖王,盐王,橙王。而他的人生更是经历了新中国的起落和重大变迁。早年丧父,青年扛枪打仗,解放后被打成右派,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70岁高龄被判无期徒刑,75岁保外就医,开始上山种橙,2014年褚橙7000亩,利润7000万。成为想当当的橙王。

然而褚时健只有中学毕业的学历,除了短期外访,基本没有出过玉溪,在那个没有企业成功学可以借鉴的年代,褚时健并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个人的天赋,在玉溪那个不太发达的小乡镇,是什么因素成就了他的企业家精神?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先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请人物传记作家周桦历时1年多的采访整理书写完成了这本40万字的《褚时健传》。读完这人物传记一个90多岁,精神烁砾的褚老跃然纸上,而他大风大浪,巅峰又曲转的人生也似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向着大海奔腾而去。

做一行,就成为一代王

糖王

1963年,褚时健摘掉了带了10年的右派的帽子,分配到云南新平县的曼蚌糖厂任副厂长职务,仅一年的时间,原本年年亏损的糖厂盈利11.7万。在60年代的云南小乡镇,从厂职工到县政府都震惊雀跃了。三年时间,每年利润翻一翻,第二年糖厂纯利润20万,第三年,已经上升到近40万。当时米8分钱一斤,3000块可以买一栋2层楼房。60年代闹饥荒,是把人活活饿死的年代,褚时健的糖厂每周都有猪肉吃,工人的工资都能存下大半,人人生活如小康。

烟王

1979-1989年 玉溪卷烟厂褚时健任厂长。10年发展,卷烟产量超过100万箱,利税超过20亿。到1993年,玉溪卷烟厂已经发展到巅峰时期,当年创利税达到85亿元,差不都是360个中等农业县一年财政收入的总和。10年的发展,从国外引进设备,学习国外技术,到向国外销售香烟,出口创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玉溪卷烟厂从烟草行业的无名小卒,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领导企业。而从1991年开始,红塔山品牌因为优良的质量和海外评选一度成为中国的优质香烟代表,誉满中华。1995年,红塔山以320亿元的品牌价值畏惧中国品牌榜首,排名第二的长虹仅有87亿元。同年,云南红塔集团成立,公司涉及金融,电力,能源与交通的投资。华夏银行,澜沧江水电站,昆玉高速公路都是在褚时健时期投资建设,为口袋里的钱找个出路,是他的初衷,也是他为红塔集团的鼎盛发展做出的最后贡献。

橙王

2004-2014年,褚时健已经近80岁高龄,从狱中放出保外就医。在新平哀牢山承包了2000亩山地开始种植冰糖橙。10年时间,橙园从2000亩发展到7000亩,2014年营业额1亿,利润7000万。近90岁高龄的褚老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褚橙,励志橙,他以挺拔的脊背活出了岁月的尊严,也为自己好好的活了一把。90岁的褚老,有着5年10年计划,最迟2020年,褚橙将拥有20000亩的果园种植基地,褚橙的年产量翻5倍,达到6万吨。按照现在1万吨7000万的利润,那么5年后褚橙将达到年利润3.5亿!

怎样成为王

亚洲烟草大王,褚橙一橙难求,企业家们求知若渴,媒体争先恐后。大家都在问“为什么褚时健做那一行都可以?”,他却云淡风清地说 :哪有那么难?”是啊,在褚老看来,他只是努力做事,做事认真,追求更好,财富和名利是顺带的产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名夺利。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不不虚度时光,对国家队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每每从接手的一手烂牌打到杠上开花,褚时健到底有什么秘籍?有什么企业发展的通关宝典?或有什么大佬神秘相助?答案是没有秘籍,只有勤奋,钻研,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在糖厂的时候,他抓的是质量,从榨糖开始钻研,把榨甘蔗的滚筒从3个增加到4组12个,出糖率提高到了12%。从燃料和蒸锅上找差距,减低消耗,增加能量循环,产量大大提升。糖厂一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然而褚时健并不满足于已有成就,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是原料,甘蔗产量太低。他从厂里抽调了工人,专门为蔗农喷洒农药,为农民修建公路,用甘蔗烤的酒换甘蔗,用这些实在的土办法每年给糖厂增加了几百吨甘蔗的原料。褚时健回忆糖厂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要想完成一件事情,必须让相关各方能狗利益平衡,都能从中获利。

在烟厂的时候,面对12人分成2派的领导班子,褚时健并不参与政治斗争,一门心思抓成产,整天琢磨怎样提高产量,向高品质逐步靠拢。一.向省里贷款261万买下英国的莫林MK9-5卷烟机,每分钟能卷接出5000支香烟。是当时中国香烟产能的4倍。二.提高烟叶的质量,以在美国学到的烟农种植手册为范本,制作了十条规范,自己承包70多万多亩烟叶种植基地,把烟田作为厂里的第一车间,从而真正解决了香烟的原料的品质,后来红塔山品牌才能以一级烟叶的水准独占鳌头,冲出中国,走向亚洲第一。三.薪酬制度改革,玉溪卷烟厂是最早实行劳动与工资挂钩制度的国有企业,多干多得,不干不得。在吃大锅饭的80年代,这样的制度给了工人极大的热情,效率大幅度提高,整个烟厂出现了比质量比效率的优良作风,大家都鼓足了劲为了厂里出效益。

在橙园,褚时健和老伴2个人开始冰糖橙的种植摸索,住在山上的工棚。靠几本薄薄的60年代县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普及用书,不断研究,请教专家。从水源开始,土壤的有机比例,剪枝除虫,浇水开花,自己制定了100多条种植规范,经过8年的时间,创造了酸甜比例合适,入口清甜,果肉化渣的独特口感的储橙。从2013年开始和电商合作以来,每年橙子一上市就瞬间销售一空,一橙难求。传统农业70%靠天吃饭,而褚时健通过科技和知识把70%变成了工业可控化生产,追求质量最佳。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踏踏实实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老天自然会给丰厚的回报。

面对困境 超然心态

20岁参加解放战争,扛枪打仗。30岁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60岁因为玉溪卷烟厂的辉煌无限推迟退休。70岁锒铛入狱,痛失女儿,妻子分散。命运似乎一直在和褚时健开玩笑,每每在他做出成绩的时候就会有重大变故,生活跌入谷底。然而褚时健并没有在命运的捉弄下顾影自哀,踌躇不振,他没有时间去悲哀。“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的人生态度,让他一辈子只是专心做事,精益求精。褚老自己说,一辈子没有服过输,自己和自己较劲,人生的价值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

朴实的话语,朴实的人生,在大家追求成功的今天,听起来毫无新意,但细细揣摩,我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有没有认真把一件事情做好,研究透,做到极致?褚时健以做一行,成一行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没有偶然,没有年龄,没有专业的限制。只有是否用心,是否做到极致。他的每一次爆发都有10年的蛰伏期,而我们现在鼓吹的成功学,恨不得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省略了过程,省略了失败,省略了一点点的进步,怎么能够成功?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91岁,做了56年寿司,小店只有10个座位。人均消费400美金,想吃寿司已经要等半年。小野师傅说:一旦你选好职业,必须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匠人之心,专注当下,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这是褚老给我留下的启示,看着封面上他沧桑的面容和坚毅的眼神,如同波澜的大河般宽而广平静。

而我们就是涓涓细流,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要向着大河的方向不断前行,不断前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