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七班 08 乐明
前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但若从苏东坡这位大文豪身上瞻望,单看这两点,好像不免单薄了些。所以说,如此成功人士,他的背后到底隐藏如何秘密?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高台老仙谁所写,仰视眉宇寒峥嵘。”眉山,经长江,汉口,三峡,入四川之地,若深入考究,不免会发现这里是苏东坡的祖籍所在。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哭声,苏轼一生漫漫旅途算是正式开始了,可他却不如其他选手一样按部就班,他算是在人生的路上抢跑了。何来此言?除了他作为一家长子,具有优先特权之外,四川更是他成功孕育的摇篮。只看眉山,虽并非一个很大的城市,但住家却颇为舒适,街道整洁,五六月荷花盛开,长街十里绿映红,颇有文人雅风清廉正直之气,从下便润浸在此等良好环境下,怎能不明净身心,有所感悟呢?再说,四川的居民远在宋朝就吃苦耐劳,机警善辩,有自制自持的精神,甚至日常生活中好友之间谈话时都“引经据典,富有妙语佳趣”,高人一等的文化造诣与风气,造就了不少高雅清洁之士,少时的苏轼能日日与他们接触交谈,无形之中耳濡目染,于是便早早提升了自己的素养,练就了一副好口舌。由此可见,生在何处,长在何地,都是他成功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苏轼的成功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得不说,苏家怎么着也算是名门世家了。他的祖父虽然不识字,但是人品不凡,在荒年田枯,屯粮不足时,他便将自己的粮食按层次分给周围的人,深得他人爱戴;为了抵抗搜刮民膏民脂的庙祝,他乘着酒劲闯入庙中,把神像摔得粉碎。在我看来,这豪放的率性纯正细微以及体贴在苏轼日后的生涯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于那嗜酒的爱好是不是从这而来,我就不做详解了。“三苏”名气也总不比这小,父亲苏洵一向坚持文章淳朴的风格,这使得苏轼在自己的文笔中也能掘弃华美靡丽,返璞归真追寻真理;弟弟苏辙与他一起长大,在他青年时期,两人互帮互助,互相影响,哪怕后来入官场,任凭宦海沉浮枯荣,兄弟之间仍情同手足,这份情,总能在无形中为他指引道路。还有他为官的叔父,嫁给官人的姑母等等,强大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家庭气氛正适合于文学天才的发育,顺便补充一点,他们家虽算不上富豪,但满足温饱也早已绰绰有余了,所以说良好的物质条件也为如此种种锦上添花了。
苏轼的成功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所以,不出我所料,这一切都默默影响着少时苏轼,证据就是当母亲教他《范谤传》这篇崇尚正义与反抗的文章时,他竟抬头一语问道:“妈,我长大后若做范谤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小小年纪胸怀大志,再加上天资聪颖,怎能不成大器?
于是,苏轼成功背后,就不得不算上地域与家庭的功劳了。只是林语堂先生是否有此意,我便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