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畜--淝水之战

来源:东饰资讯网

公元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同北方氏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大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弱小的东晋军队临危不乱,利用前秦统治者苻坚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和前秦军队战术布置上的不当大获全胜,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公元316年,内乱外患的多重打击下,腐朽的西晋王朝灭亡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南北大分裂的历史局面。在南方,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王朝。其占有现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少数民族首领也纷纷前后称王称帝,整个北方地区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在这个动乱的过程中,占据陕西关中一代的氏族统领者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前秦政权,公元357年,苻坚自立为前秦天王。他即位后,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王猛治理朝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发展经济和文化,加强军事力量的积极措施。在吏治整顿,人才选用,学校建设,农桑种植,水利兴修,军队强化,族际关系调和方面均收到显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使前秦国实现了“兵强国富”的局面。

在这基础上,苻坚积极向外扩张势力。他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政权,初步统一了北方地区,黄河流域的统一,使苻坚的雄心越发增大。他开始向南进行扩张,在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益两州,这样长江,汉水上游就纳入了前秦的版图。接着,前秦雄师又先后占领了襄阳,彭越两座重镇,并且一度包围三阿、进袭堂邑。于是,秦晋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导致了淝水之战。

苻坚让胜利冲昏了自己的头脑:还在想着大起军旅攻打江南,统一南北。东晋太元七年四月,苻坚任命其弟为征南大将军。八月又委任谏议大夫裴元略为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积极经营舟师,企图从水路顺流江东下会攻击建康。到了十月,苻坚认为攻晋的战略准备已经基本就绪了,打算亲自挥师南下,一举攻灭东晋。

在兴师之前,苻坚将群臣召集到太极殿,计议发兵灭晋这一事宜。在这次殿前决策会议上,苻坚本人趾高气昂,声称四方基本平定,只剩下东南一偶的东晋犹在抗拒王命,现在他要亲自率97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群臣中少部分人附和苻坚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奉迎说:陛下亲征,东晋如不投降,只有彻底灭亡,现在正是灭东晋千载难逢的良机。冠军将军慕容垂(鲜卑族)等人心怀复国的意志,也在会后鼓励苻坚出兵,推波助澜。

但是前秦的多数大臣对此却持有反对的意见。尚书左仆射权翼认为:东晋虽然弱小,但是君臣和睦,上下团结,这时尚不是进攻它的时机。太子左卫率石越也认为,晋拥有长江天险,有得民众拥护支持,进攻不易取胜。他们都希望苻坚能够暂时按兵不动,发展生产,整训部队,等待东晋出现间隙后,再乘机攻伐。但是苻坚却骄狂声称:“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上,也完全可以阻断长江流水,东晋方面还有什么天险可以凭持?”

苻坚见群臣反对他攻晋决策,便结束朝议,退而与其弟阳平公苻融决断大计。苻融此人智勇双全,深的苻坚信任。但这时他也不同意出兵,认为攻晋有三大困难:人心不顺;东晋内部团队,无隙可乘;前秦连年征战,军队疲惫,百姓厌战。建议苻坚马上放弃攻晋的计划。同时苻融也清醒的看到前秦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烈尖锐,他向苻坚指出:如今鲜卑、羌、羯等族的人,对前秦有灭国之恨,他们正遍布京郊地区,大军南下后,一旦变乱发生于心腹之地,那时候就追悔莫及了。为了说服苻坚,苻融还把苻坚最为信任的已故丞相王猛对攻晋的临终遗嘱抬了出来,可是苻坚听不进去,固执得认为,以强击弱,犹“疾风扫落叶”,垂危的东晋政权可以快速消灭

为了劝阻苻坚南下,前秦的大臣们纷纷进行了最后的努力。他们针对了苻坚信佛的特点,通过释道安进行劝说。道安规劝苻坚不要攻晋,如一定坚持攻晋,也不要亲自出征,而宜坐镇洛阳,居中调度,进攻和劝降双管齐下,以争取胜利。苻坚的爱妃张夫人和太子宏,幼子诜也都一再相劝,但是苻坚对这些依然置若罔闻,决意南下。

太元八年七月,苻坚下令平民每10人出兵1人,富豪人家20岁以下的从军,凡强健勇敢的,都任命为禁卫军武官。并扬言说:“我们胜利了,可以用俘虏来的司马昌明(晋孝武帝)做尚书左仆射,谢安当吏部尚书,恒冲当侍中,看情况,得胜还朝指日可待,可提前替他们建好官邸。”志骄意满之态,溢于言表。

八月,苻坚亲帅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军3万,计90万大军,从东西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水路并进,南下攻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决意奋起抵挡。他们一方面缓解内部矛盾,一方面积极部署兵力,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抗击前秦。

晋孝武帝在谢安等人的强有力辅弼下任命恒冲为江州刺史,控制长江中游,阻碍秦军由襄阳南下,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统帅巾帼七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遏制秦军主力的进攻。又派遣胡彬率领水军5000增援战略要地寿阳,摆开了与前秦决战的态势。

同年十月十八日,苻融率领前秦前锋攻占寿阳,生擒晋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与此同时,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晋军胡彬所部在增援的半道上得悉寿阳失陷的消息,便退守硖石。苻融又率军尾随而来,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五万抵洛涧,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遏制从东西增援的晋军。

胡彬困守硖石,粮草断绝,难以支撑,便写信请求谢石驰援,可是信却被前秦军所截获。苻融及时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力单薄,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前秦军迅速开进,以防逃遁。苻坚得报,便把大部队留在坎城,亲帅骑兵8000抵达寿阳,并遣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中劝降。朱序到了晋军营阵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等人密告了前秦的情况,并建议谢石等人不要贻误战机,坐待前秦百万大军全部抵达后束手无策,而要乘着前秦军各路人马尚未集中的机会,主动出击,他指出了只要大败前秦军的前锋,挫伤他的士气,前秦军的进攻就不难瓦解了。谢石起初对前秦军的嚣张气焰心存一定的惧意,打算以固守不战来消磨前秦军的锐气。听了朱序的情况介绍和作战建议后,便及时改变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争取主动。

十一月,晋军前锋都督谢玄派猛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迅速奔赴洛涧,前秦将梁成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分迂回前秦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梁成部队,前秦军腹背受敌。抵挡不住,晋军活捉了前扬州刺史王显等人,缴获了前秦大批的辎重,粮草。洛涧的胜利挫抑了前秦军的兵峰,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乘机命诸军水陆并进,直逼前秦军。苻坚站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部队严整,又见淝水东面的八公山上的草和树木,以为也是晋兵,心中顿生惧意,对苻融说:“这明明是强敌,你怎么说他们弱不堪击呢?”

前秦军在洛涧之战失利后,企图从容与晋军交战,谢玄知道己方的兵力较弱,利于速战速决,不利于持久,于是便派人激将苻融说:“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着淝水布阵,这是想打持久战,不是速战速决的方法。如果您能让秦兵稍稍后撤,空出一块地方,是晋兵渡过淝水,两军岂不是能一决胜负。这样不是很好嘛?”前秦军诸将都觉得这是诡计,劝苻坚不可上当。但是苻坚却说:“只引兵略微后退,待他们一半渡河,一半未渡之际,再用精兵冲杀,便可取胜。”于是,苻融便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兵后撤。前秦军本来就士气低落,内部不稳,阵势混乱,指挥不灵,这一撤更造成阵脚大乱。朱序趁机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听了信以为真,纷纷狂跑,争相逃命,东晋军队在谢玄等人的指挥下,乘势抢渡,展开猛烈的攻击。苻融眼见大势不妙,骑马飞驰巡视阵地,想整顿稳定退却的士兵,结果马倒在地,被追上的晋军手气刀落,一命呜呼。前秦军全线崩溃,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青冈。前秦军马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偏野,堵塞大河。活着的人听到风声鹤起,以为晋兵追来,更没命地拔腿向北逃窜。该役,秦军被歼灭的十有八九,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仓皇逃至淮北。

淝水之战的结果,是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的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政权和苻坚本人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

苻坚惨败淝水,原因众多。其中主要有: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轻率开战;内部不稳,意见不一,降将思乱,人心浮动,战线太长,分散兵力,舍长就短,缺乏协同;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对朱序等人的间谍行动没有察觉,让对手掌握己方的情况,陷入被动地位。

东晋军队的胜利,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得敌情之实,知己知彼,士卒精炼,北府兵以一挡十,了解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由此可见,淝水之战中双方得失足资启迪。

—————————————————————————————————————————————————————————————————————————————————————————————

【感悟】

机遇来了,要去抓住它,因为它稍纵即逝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当真的机遇来临时,你是否有足够的判断来决定它是你重要的机遇,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面对不可确定的未来,等待机遇来敲门。等待,不是守株待兔的等待,是充分准备,充实自己的同时,保持一颗上进乐观的心,敏锐的观察力,富有远见的眼光。

巽宫 风天小畜

“风急天阴远望西,欲来山雨密云低,甘霖将至收成好,积得小财事可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