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就想问,如何假装自己很会做菜?

来源:东饰资讯网
图片来自《食神》剧照

“我想问,有没有办法假装自己很会做菜?”

好了,大家静一静,我们要开始装B了。

如何假装自己很会做菜?

▌提问:我想问,有没有办法假装自己很会做菜?

▌回答:我就喜欢回答这种如何装B的话题。假装自己很会做菜的关键在于两个字:拍!照!

图片来自@剥落の小米

让别人,尤其是不相熟的朋友觉得你做菜牛X,你当然得常拍照发朋友圈。早中晚夜宵,brunch,high tea,low tea一样都不能少。 要让别人相信你爱做菜,那至少得让别人相信你爱吃才行。

不过有这样几个要点一定要注意:

▌千万不要自称吃货

一个善于装B的人,一定不能随意给自己封上title。尤其是“吃货”这种称谓,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一起吃个满记甜品,几个人围坐着堆满食物残渣的盘子来个自拍合影。然后纷纷发朋友圈:

“我们就是这样的吃货!”

嗯,你是个善于装B的成年人了,不要做这种无聊的事。

发吃要注意时间

你看,就和我们@声色犬马 每晚在8点08分推内容一样,你也要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精确发吃,这样才能有效杀伤朋友圈受众。

好比以前微博用来报复社会的#深夜发吃兴趣小组#,你堆积了一天甚至几天的素材,只在一个关键的时候静静发出一个大招。像是深夜12点35分,下午4点05分,上午11点20分。一定选在一天里别人最容易犯饿的时候准确出击,大杀四方,你就是美食B界的hero。

图片来自@剥落の小米

▌发吃的时候要有固定语境

善于装B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固定语境。像写《装腔指南》的@花总丢了金箍棒,自己生生创造了评估装B水准的“B格”这个词让大家牢记。

在固定语境上有一些美食家的说话方式你是可以参考的:

比如@地主陆 发微博,一般会说:“午饭狠俭朴,就是一碗面。”

图片来自@剥落の小米

这语境里的戏剧感就在于文字和画面对比产生的强烈冲突,从视觉到想象让你的肠胃突然受到刺激不能自制。“狠俭朴”的“狠”字,用“狠”而不用“很”,个人标签非常鲜明。这就是语境的魅力。

能练就自己说话的固定语境,你就离一个成熟的美食B不远了。

▌拍照要注意构图,一定要用统一的滤镜

如果你懒得去看这篇文章呢,那么至少在用手机拍美食的时候记得三件事:

❶先把镜头擦干净。

❷构图要精简。

❸要么不要用滤镜,要么只用一个滤镜。

图片来自@剥落の小米 图片来自@剥落の小米

好了,到这里为止基本上已经足够你在朋友圈跨出“吃货”的标签,迈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时候对你的要求不光是会拍照,会说话,而是要多吃,到处吃。无论是米其林私厨还是路边大肠面,每种美食你不仅要敢于尝试,而且要能说出一二三四。

比如你在粤菜餐厅吃煲仔饭,你可以说得出这家用的是泰国的丝苗米还是日本的越光米,那你就已经很厉害了。如果你还知道他们家做饭用的是什么水,砂锅下什么时候用大火什么时候用文火,广式腊肠用的哪家,最后什么时候打进的鸭蛋,那你基本上已经是美食B圈的一员了。

图片来自flickr@Kin Ming Ho

想做一个真正的美食B,我建议你至少买两本入门级美食读物加以学习,比如说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或近代梁实秋的《雅舍谈吃》。

掌握了以上这些技能,你既有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又有了一点拍照技巧,还学习了一点基本的美食评论理论功底,你至少已经证明了自己懂吃善吃,再要证明自己能做出美食已经不难。

从美食B到看起来善于做菜的美食B你可以再做这样几件事:

▌凶狠地买食材

证明自己善于做菜,当然得舍得投入成本。你不光要买好食材,还得有办法弄得到各种奇货。白松露,蓝龙虾,贝隆生蚝,银盘口蘑,蓝鳍金枪鱼。自己还没动手,先用材料吓死别人,不战而屈人之兵。

●蓝鳍金枪鱼

●法国蓝龙虾

图片来自flickr@BareToed

你想,你对材料的成本都敢于如此投入,谁还敢不相信你能做出美味的料理呢。

▌多晒厨具和食具

跟晒食材一样,晒厨具和食具也是很重要。刚开始学做菜的美食B总忍不住要买几个Le Creuset或Staub的珐琅铸铁锅提升自己做菜的B格;有经验的美食B就知道选几把好厨刀更重要;而真正的美食B才懂得,纯粹恬静的器具才能让你专注在美食的制作。

好比大师成田理俊的手打铁锅或安藤雅信的手作陶锅,这种看不出为什么牛X的B格才是真正的B格。

●成田理俊手打铁锅

图片来自panorama-index.jp

同样的,食具的选用也需要非常的讲究。早餐装煎蛋的浅盘,放面包的面包板,午餐和晚餐用到的半深圆盘或双耳盘,拌色拉则要用深木碗或大玻璃碗。

图片来自flickr@ meir2405

你看,哪怕你从全家买回的吐司面包,或是抽空炒出的一碗方便面+培根荷包蛋,好看地放在一个萌萌哒盘子里,随手拍一张晒到instagram,一整个早晨你都可以享受在这种被点赞笼罩的光环中幸福起来。

图片来自flickr@Joi Ito

如果有朋友问起你的盘子,你只轻轻回答一句,这是芬兰Arabia的蓝色雏菊盘或是日本井山三希子的手作双耳碗。朋友们在惊呼B格之余又换来一片点赞,这就是品味的魅力。

●井山三希子的双耳碗

图片来自rangecookers.co.uk

如果你想在美食美器和摆盘上成为一个进阶的美食B,那我建议你可以订阅日本著名的美食杂志《料理通信》,对你提升自己的装B深度和品味都有很大的帮助。

图片来自rakuten.co.jp

对于已经资深的美食B来说,拍照晒菜已经云淡风轻,如何表现出他们对菜品的深度研究才是B格体现。

我听@zhuyi 说起过,有人就在家尝试用最普通的器材制作分子料理。你作为一个资深的美食B当然也可以学习他们在朋友圈深度分析用65度煮鸡蛋和用70度煮鸡蛋时蛋黄在口感上会产生的细微变化;或亦可揣摩广东名点姜撞奶是如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了分子料理思想做出新的突破。

总之,一定要用大家看不懂的钻研精神让自己在普通美食B中鹤立鸡群起来。

不过对于真正顶级的美食B,要证明自己会做菜只要做两件事:拜师傅,混圈子。

比如说你拜了一个像@严惠琴、@周元昌、@任德峰 这些见诸报道的名厨做师傅。你只要在拍一张名厨做的菜,然后在朋友圈轻轻说一句:“我师傅又教我做了个菜,大家看怎么样?!” 有了名厨师傅为你背书,谁还敢说你不会做菜呢?

又假如你总有机会和美食圈内的大佬合影吃饭发朋友圈,像指导《舌尖上的中国》的@沈宏非 和@蔡澜 。别人见你既在此圈,背有大佬,又怎会怀疑你会不会做菜呢?

可是骚年呐~我只想问,当你费尽心机装成顶级美食B的这一刻,究竟是为什么不好好去学做一道菜呢?

作者:剥落の小米

新浪微博:@剥落の小米

敢说你懂生活吗?

欢迎推荐给同样热爱生活的朋友们。

转载&合作,请联系我们:hedonist@mymanna.m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