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门怕忘带钱包,现在怕忘带充电器。”随着移动支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路边摊都用上了扫码支付。之前总听人说“没有带钱能刷卡“,如今,口号恐怕该换成“收钱都用二维码”了,哈哈。
说到扫码转账付款,你是惯于用支付宝?还是微信?(告诉大家个小秘密:RMB放在支付宝里可以涨利息,所以呢,一般情况下,我都是花微信里面的money,至于支付宝,更多是只进不出哒。)
呐,既然提到了微信转账支付,今天我就说说微信上的另一个与金钱交易有关的功能——发红包。
我还你钱,发个红包,“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我爱慕你,发个红包,“我爱你,一生一世”;我祝福你,发个红包,“快乐常伴,幸福久长”……
父母给子女发红包,是关爱关怀;情侣间发红包,是倾心爱恋;甚至陌生群友间也互发红包,是为了活跃聊天气氛……
总之,收、发红包已成为一种常态。但随之,讨要红包似乎也成了一种常态。可一些人索要红包的行为方式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1
有些红包,就是我与你熟识才会给你,以表诚挚的祝福。
我对小D并不熟悉。我们上学期间几乎没有搭过话,毕业之后更是再无联系。要说彼此关系,也只能是普通的简直不能再普通的同学关系。
然而,前天,小D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我要结婚了,婚期是×月×日,到时候一定要来啊。”
说真的,当时我看完微信内容,整个人都蒙圈了。
“啊?小D?是谁啊?”我的大脑快速运转,可还是想不起来是哪位。
我很是尴尬,但是,又心想若是硬生生的问人家是谁的话,多打击人啊,面子上又怎么过得去呢。于是就发一大笑表情,语气很调皮地问:嗯哼?你是哪位呀?我都不记得嘞。
手机上立马蹦出一行字:×××啊,你不会是忘了吧?
我一时之间语塞竟不知如何作答,因为我确实是忘了。她又讲起了上学时候同班的某某人,某某事,我也只好附和“嗯嗯”、“哦哦”、“是的”……
最后,小D又强调:我婚礼那天,一定要来哦。
我回之:嗯嗯,到时候单位没有特殊安排,我一定去,一定去。嘻嘻嘻。
随后,小D就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我拉了进去。
“本人要结婚了,哈哈。这个事儿,我也都一一通知过大家了。咱们都是同学,肯定是要上礼的。我是来统一规制一下上礼的金额,一人给200元就好,多了不要啊。”
我瞬间石化,过了好久,该群也无一人回应。
2
有时候,红包只是表示一下心意。不要拿红包数额大小论人短长!
虽然,国家对微信群下了管理规定,但是,每个人的微信群还是有不少吧。(哈哈,只要不违规也不会随意取缔消灭的)我就有十几个群,其中一个区域自媒体群最为活跃,每天都是话题不断,群主红包更是不断。(大概是用于后期宣 传 推 广)因此,进群人数也是直线上升 ,现在已经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发展为千把儿号人了。
某天,有个刚刚加入的新伙伴儿,以红包作为“见面礼”和大家打招呼。结果,却被一群人喷了。
“怎么才发一元钱?”
“天了噜,我就抢了一分啊”
“一分也没抢到”
有人还发表情包“一分也是爱”
…
更甚者,竟然艾它(@)了一下那人:你打发叫花子呢?
最后,新伙伴儿果断退了群。
群里又有人说“这货玩不起,开不起玩笑啊”
……
某天,又有一人进群,刚问了句“大家好”,便涌上来了一群人,群起围攻式的让人家发红包。这位倒是大方,20元红包刷刷刷发了十个。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发红包的好帅”
“谢谢老板”
……
当然,每次有人发红包都会有那些只是默默抢红包不吭气儿的。
红包,是我们交友的正确打开方式吗?平时从不搭腔,和陌生人有何分别?我们完全就是陈奕迅唱的“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嘛。然而,结婚办事了你让人给你发红包?凭什么呢?难道在大街上,随便有个人过去给你说句话,你就给人家钱?(除了讨饭的乞丐。恐怕即便是乞丐向你讨要钱物,你也会把他看作是骗子不给吧。毕竟确实有“乞丐骗子”。)
红包,是我们交流的正确打开方式吗?除了亲友、同学群,大多数微信群的建立都是为了便于拥有着共同爱好,或专职于某个领域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探讨,学习进步。什么时候成了你们“线上要饭”的工具了?而且发的少了还对人说长道短,到底是什么心理啊?(补充问一句:那些总是潜水不说话,一有人发红包就跳出来一包不落地开抢,钱币进了口袋后,就又一溜烟儿消失没影了的人,又是何心理啊?)
你被人讨要过红包吗?有没有一些比较奇葩的经历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