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天行者》有感

来源:东饰资讯网
读《天行者》有感

《天行者》是当代作家刘醒龙的重要作品,曾经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它由三部分组成,即《凤凰琴》、《雪笛》、《天行者》。通篇讲的是一个名为界岭的偏远乡村几个民办教师的故事。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直击人心,令人震憾。

受教育权本应该是一项基本人权,但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受教育权却很难得到尊重和体现。虽然我们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执政者在配备教育资源时有意无意的倾斜,使广大农村的孩子很难享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就像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孩子们甚至没有教室,几个班混在一起上课;买不起课本,只能刻版油印;最重要的师资力量,也只能由几个民办教师勉为其难,而这些教师,甚至领不到每月几十元的工资,这让他们如何安心教育?社会并没有因为农村教育起点低而降低对农家子弟的要求。高考答的是同一份试卷,分数线甚至比城里更高。就业也是同样的要求,企事业单位也不会因为农村而降低标准。

在一次访谈中,刘强东提到,他在乡镇学校经常拿前几名,可是一到城里,只能排到十几名以后。刘强东还说,他上人大时,农家子弟还不少,可现在那些名校,哪里还有寒门子弟的影子?以至于他捐献给母校的贫困生助学金都没人申请。这反映出一个社会现实,农村孩子早早被逃汰出局,他们并非输于天资愚钝,而是输于社会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创建京东集团的刘强东为农村孩子的聪慧正了名。《天行者》里面的几个农村孩子的成长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在城里老师夏雪短暂的支教生涯中,她把小女孩李子培养成了“诗人”,把叶碧秋培养成了“老师”,余壮远可以解答出城里孩子答不出的智力题,她甚至把界岭小学的统考成绩整体提高十几分……这一切成绩的获得说明农村孩子并不笨,只要拥有夏雪这种高素质的老师,什么奇迹都会创造出来。

然而这种教育资源农村孩子很难享受得到,这些支教生都怀着各种目的在界岭小学一晃而过,没有人愿意扎根贫穷落后的农村。做为社会个体,他们的选择无可厚非。而做为施政者,却对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落差视而不见,不去调整,其心可诛。

毛泽东时代,农民还做了几天国家的主人,农民与工人接受同等教育,农民甚至官至副总理。就是那个被现在定义为荒唐的年代,一个个夜校,扫盲班把农民的识字率大大提高,其影响远大于当前的义务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切资源向大城市集中,农民由国体中的主人翁沦为需要社会同情的弱势集体,着实让人感叹。

现在一提起农民就与落后愚味粗俗划等号,这些标鉴其实也算实事求是。可造成农民素质低下的原因,不全在农民自身,而很大程度是执政者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甚至可以说是故意为之。

中国从古到今,对农民一直不太友好。《商君书》中有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就被历朝历代奉为治世经典,甚至被日本的德川家康学去精髓,他说:“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而要让这些想法有效实施,最简便的方法便是愚民:即设置重重障碍,使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整天为生存疲于奔命,没能力去接受教育。

就像现在,优秀的教师都去了城市,城里学校的软硬件比农村不知高多少个数量级。许多农村孩子勉强读完初中,由于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上大学无望,就不得已出去打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人生的上升渠道几乎全部被堵死。他们辛劳一生,勉强混个温饱,如同行尸走肉,很难咸鱼翻身,哪有精力和能力给当权者制造“麻烦”。这也许就是政治家所要但不好言明的结果吧!

借此提醒广大农民及其子女,不要等,不要盼,不要相信什么行行出状元,要深刻改变命运,还是信奉老祖宗的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简宝书读书挑战打卡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