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兴》一个关于“高兴”的悲伤故事。

来源:东饰资讯网
《高兴》一个关于“高兴”的悲伤故事。

两个晚上读完了贾平凹的《高兴》,可能因为相同的出身,作者对于人物的刻画相当透彻细致,作为读者我也看的感触颇深.

《高兴》一个关于“高兴”的悲伤故事。

 其实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不是因为我当年以工农兵身份上了大学,那我肯定也会在复员后回到农村种地,为了生计到城里打工,而且就是拾破烂也不会有刘书祯拾(刘高兴原型)的好”生活对于出身贫苦农村的人来说就是如此残酷,就这点来说他是幸运的(即使他也在文革中受到迫害)

这是一个关于“高兴”的悲伤故事.它不仅是对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的苦楚艰辛的叙述,更有对于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所引起的城乡差距进一步加深扩大、环境污染,更主要的是十年文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人们思想的冲击和利诱,原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完全被个利字推倒,一切为了钱的病态社会的思考.

 刘哈娃为了娶媳妇卖了肾,说好的媳妇却和别人好了.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以及对于西安城的向往和寻找那个移植了他的肾的人,与同村的五富一起踏上了开往西安的火车.五富是个质朴的甚至有点憨傻的典型的农村人.他对于高兴是盲目的信任崇拜,为其马首是瞻.他真的相信高兴“脚踩一星,统领千军” 最后却因积劳而死在工地 .   孟夷纯为了筹集“出警费”  抓住怒极而捅死哥哥的前男友,而做了小姐.他的人生也是个悲剧. 而黄八、杏胡夫妇、韩大宝、石热闹……这些人物因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鲜活如生,也代表着众生相.

 作者通篇仍是以玩味的嘲侃似的文字述说刘高兴的生活,但是农民进城务工的艰辛和不易却也跃然纸上.究其根,溯其源,仍是城乡差距.落后的乡村,教育水平自然也较差,更有许多父母离家出外打工,随之疏忽了小孩的教育,而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自然就会出现空虚,孩提时代也正是性格塑造期,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学校对此能做的也有限.那么当孩子在没有父母的约束尤其在乡村一个相对自由没有健全教育体系的情况下,成绩是相当不稳定的,而在此时他们也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稍一疏忽可能会受外界诱惑,随之成绩下降以至一落千丈.很多人可能就会在初中毕业后到城里打工,而没有学识以及技能的他们,就会像刘高兴一样干着最简单劳累,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生活拿着微薄的薪资.但他们的下一代却仍可能步其前尘,陷入死循环.城市中对于务工者种种条例也限制着他们的更好发展.

文中刘高兴自认为自己和五富会成为城里人,但最后五富积劳成疾而死,他也没有大作为.这说明了什么?刘高兴在最后说到他会留在城里,可惜五富不在了,不能做伴了.如果你是他能有如此的坚毅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站在哪里而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