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的一篇文章,已经在运营公众号上发表过了,一直以为简书不可以再发表,今天问了简叔,才知道可以,简单整理一下发表出来了。
前言:
今天想谈一个最近再次被炒得火热的话题,话题有多沉重,心,就有多悲痛。
相信最近的丟肾事件和魏则西事件大家都有所了解吧!那广东省口腔科医生被砍事件,你知道吗?
我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的都是一些医护圈的在默哀。为什么这里用默哀,而不用传播?我觉得我在这需要交代清楚,以免说这是为医护行业写的洗白书。首先,大家都知道朋友圈是一个相对隐私的地方,非好友是不可见的。其次,这件伤医事件并未长时间的占据各大媒体的版面。最后,至今为止医护行业并未利用伤医事件来赚取眼球引起舆论的热潮。
深思医患说一说我看到丢肾事件的感受吧!当我看到丢肾这则新闻的时候,各家还在报道患者去医院复查,发现自己右肾不见了,从而开始对医院的口诛笔伐。然而当时我的想法却和各大媒体不太一致,我想知道的是这之前的更为详细的事,我想去了解的是丟肾之前更为详细的治疗过程。然而,我去搜索的时候并未找到。现在去腾讯新闻上看仍然可以看到一篇题目为《男子做完胸腔手术后“肾丢了”,背后的真相是?》的文章,但是打开一看仍然是大篇幅的在介绍患者究竟是怎样去“维权”的,“维权”的历程有多么艰辛。一篇近1000字(986字)的文章,题目口口生生在说真相,然而却只给了真相200字(177字)。我不知道这应该是说是真相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流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当时我还傻傻的坚持着清者自清,然而这次的事却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使我振聋发聩。有的时候流言真的可以三人成虎称霸世界,而真相却只能迫不得已的躲在阴暗肮脏的小角落里。
深思医患现在我们随便打开一个网页,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其中。但是,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信息是原始信息,未被加工的呢?历史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那么信息能不能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呢。小时候玩过这样一个游戏,几个人站成一竖排,从第一个人开始转述事情,再将第一个人所讲得与最后一个对比。好的情况是最后一个人得到的信息是第一个人的概述,坏的情况是他们两个人的信息完全对不上号。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如各大媒体机构拿到的都是原始信息,之后进行初次加工,那么这就是第一次转述。当新闻报道出来的时候,每一个个体转发或者对这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向他人转述时,这时候不就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的转述吗?它的真实性又还剩下多少呢?更何况媒体一定拿到的是第一手材料吗?它们拿到的会不会也是错误信息呢?信息的多次加工会不会是造成媒体虚假信息的一个原因呢?原始信息量的增加,以及加工信息的增多使得各大媒体寻找原始信息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对于信息辨别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然而难度的增加,不应该是媒体夸大事实,和制作、传播虚假信息的借口。
这段时间以来不少话题都受到了媒体的“照顾”。比如说转基因食品祸国殃民,全球变暖,抗生素,再比如说当初日本核泄漏盐恐慌,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 ...
深思医患在搜索栏搜索媒体夸大事实这几个字,能出来好多篇文章。但是,这些篇文章里面去检讨自己本身错误的却寥寥无几。当初的转基因祸国殃民,其实我也是其中的一名自己蒙住双眼的人。当时去超市买豆奶,买油一定要看有没有写转基因。我当初是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篇转基因事物的危害,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中国大豆种植区有百分之多少都是转基因,甚至写到是美国的阴谋。假如当初的我能够摘下眼罩,去寻求一个事实的真相,去相关机构真实的去了解,会不会就不那么草木皆兵了。但是,我一介平民老百姓去哪了解那些专业的知识?不仅获取途径少,也不知道怎么去获取,不知道它究竟对不对。但是我们依旧要求真,我们要用事实来说话。同样,这句话对于媒体也一样适用。不要因为新闻一时的热度而泯灭了自己的道德心。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记者是容易做的,也是难做的。为什么说容易做?因为一个人只要识字,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就能是一个记者。为什么说难?有这样一句话,记者应该是世界上最博学的人。记者他不仅仅要向社会报道事件,更重要的是他要还公众一个真实,一个科学的事实。这就要求他不仅仅要知识渊博,专业技术过硬,更要求他要去求实。因为新闻最基本的就是真实。
深思医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是媒体人,每个人向社会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浩瀚的知识能够帮助他及时辨明真伪。举个例子,当你将一篇文章转发的时候,你就可以称得上是媒体人。这种媒体人员的扩大化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剧虚假信息的制作和扩散。同时,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出现,媒体行业的竞争日益热化。每一家媒体都希望自己拿到的是最新的消息,自己能够最快的报道。现在一分钟内出现的消息是原来的数倍。然而,这种速度的提高并没有保证质量的提高,甚至可以说有一些是下降的。可能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也有些浮躁、急躁。不能静下心来去认真思考问题,都渴望别人能够直接告诉自己答案,而不是去自行探求。
现今,信息的庞大以及制造、传播的相对容易使得各大媒体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找寻真相。不就正因为容易,所以更要求我们要去还世界一个真实吗?信息搜寻,考证的困难和日益激励的竞争都不应该是降低标准的原因。
深思医患从当初的哈尔滨事件到如今的丢肾事件,医患矛盾似乎朝着愈演愈烈的方向发展着。对医患矛盾追根究底,生命是逃不开的两个字。
在知乎上面看到这样一段话“当黑丝带在医生圈里刷屏的时候,老师在下边问:这就是你们即将要面对的上帝,害怕吗?医学生这样回答:害怕,也要救。”网上也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段子“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主治考试+论文基金=14年的小主治+5年+几篇SCI论文+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考试通过=19年的副主任医师+5年+国家自然+3分以上SCI论文几篇+考试顺利=24年的牛逼的主任医师+患者咣咣两锤子=死了。”为什么医生宁愿冒被污蔑陷害的风险,宁可将生命置身于危险当中也要坚持行医?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不忍心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受着病痛的折磨。首先,你的家人需要你,这个社会需要你,世界也是需要你的。虽然人很多,但是在他们眼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世界有了这些不同才精彩。其次,他们比你更了解你的身体,他们更懂得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他们知道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消失了就再也没有了。在他们眼中每一个病人都是世界上仅存的濒危物种。所以医生们宁愿受着社会的谴责与批评,病患的暴力,也要坚守在生命的防线上。
但是社会上对生命似乎重视度还不是很高。2016年5月7日山东一女子要跳楼,楼下围观人员竟然喊“跳啊”!老人摔倒,没有人扶,从而错过了最佳时间不能得到最好的救治。十几岁男孩在网上直播自杀,底下竟然有人评论你怎么还不死。还有令人震惊药家鑫、马加爵、林森浩案……生命只有一次啊!监狱为什么设置狱医?是为保护犯过错误的人的生命啊,哪怕是罪大恶极的人也有活着的权利不是吗?。我相信大部分的医生仍然是有医德的,所以不能用一个人的错去迁怒所有的人。同时,那些无良的医生希望你晚上不会噩梦缠身,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职业医闹的出现我认为是对生命的一种极大不尊重。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行业出现呢?一个字——钱。医院面对医闹大多都会采用息事宁人的方式。因为医院受不起三天两头的闹腾,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之前看过一个医院抗议医闹的做法,中午午休到了,各位医生正对着医院大门口站着,当午休结束,又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医生没有罢医,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他们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钱、名声等等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耽搁一分钟,有可能治愈的可能又小了一分。
深思医患看到有一位医生这样说:“如果有下辈子,我们坚决不做医生。我们做着神圣的职业,却被你们一遍遍唾弃成魔鬼。我们做的好,你们视而不见忽略不计,我们有过失,你们就用放大镜看我们,肆意夸张大肆渲染。我们也是娘生父母养,凭什么要受这气?!我们也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却干着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还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辱骂、投诉、殴打、砍杀,正所谓“赚着卖白菜的钱,顶着卖白粉的罪”。”下辈子还很远,作为医生的他可以放弃当下的职业,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没有,他将不做医生这个念头给了虚无缥缈的下辈子。人真的有下辈子吗?同样在一篇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说从医好,谁解其中味。”一种对社会的愤懑,以及对此的无奈跃然而出。毛泽东也说过:“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只能治病但治不了命,我自己心肺功能不好,已经收到了马克思的请帖,但这怪不了医生,非要怪只能怪自己年纪大了,身体衰老了,年轻时期又抽烟过多,不要对医生指手画脚干扰他们的治疗,你们对待医生的态度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要爱护尊敬他们,不要逼他们造反。”是啊,不要逼这群可爱可亲可敬的人了,假如有一天没有一个人去愿意做医生,那么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后记:
最后,其实我想说的不过是两点。第一点,尽管信息冗杂竞争激励,但是新闻媒体仍然应以真实性为主。第二点,学会尊重生命。如果对您有所帮助,那么我很荣幸;没有帮助,也谢谢您的阅读。
以上,皆为个人看法,不同意见可留言,也可保留,不强制认同。后附有相关链接,感兴趣可自行搜索。
附录:
2.社会性报道的误导
作者:胡戈
来源:知乎
3.医生话引用
作者:陈小唯Rita
来源:知乎
4.毛泽东话摘自1956年6月《对卫生工作的指示》
5.新浪新闻 广东一口腔医生被砍三十多刀 (未身亡前)
搜狐公众平台 广东一口腔医生被砍三十多刀 (身亡)个人报道
未找到陈仲伟医生身亡后正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