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断头台历史——三角刃下的法国

来源:东饰资讯网
断头台=法国大革命

提起法国大革命,人们可能不会想起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人权宣言,但是人们可能会下意识想到断头台——在人山人海的巴黎协和广场上,高高耸立着断头台,“咔”的一声,刀斧下落,一颗头颅滚入断头台的头颅袋中,刽子手抓起人头向被革命热情感染的群众们展示,群众们在断头台下欢呼雀跃......断头台已经被符号化了。正如十字架代表基督教,断头台也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象征。然而断头台并不是法国人的原创,自从这机器发明两百余年以来,已经切下许多人的头颅,无论罪犯,平民,贵族还是革命领袖,甚至国家君主。断头台出现的年代,是人类一历史上个极端的年代。

一.断头台原型机发明

虽然断头台扬名法国大革命,然而它的确不是法国人的发明。关于断头台,也许你会提起吉约坦医生,但是这机器确实不是出于他的手中。

在断头台和类似断头台的机器出现以前,欧洲常见的死刑方式是砍刑、绞刑、火刑甚至五马分尸等等。由于砍刑是个技术活儿,很多死刑犯以及他的家人会在行刑前贿赂刽子手,以求做的干净利落一点,不要给犯人增加痛苦。要知道碰上一个二把刀的刽子手连着对犯人的脖颈砍上三四下犯人却还没有断气,那么他们忍受的将是怎样的恐惧与痛苦——被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就经历了一个拙劣的刽子手的三板斧。为了减轻受刑人的痛苦,断头台的原型机器就发明出来了。

断头台的原型机很早就发明了。类似断头台的杀人机器,最早出现于13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一种被称作“苏格兰女仆”的斩首机器被发明出来,这种带有下落刀片的巨型机器正在爱尔兰和爱丁堡附近惩恶扬善。18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哈利法克斯邢架”革新,这种木质断头台约五米高,刀片是一个斧头。早期的断头台都有类似的问题——由于是木质结构,悬挂刀斧的木质横梁和两侧立柱之间的摩擦力会使得刀斧下落速度变慢甚至卡在断头台中,这无疑是对犯人的双重折磨。

二.吉约坦医生与断头台

一般认为,约瑟夫·伊利亚斯·吉约坦医生(Joseph Guillotin)是断头台的发明者。1789年10月,吉约坦当选法国制宪会议议员,并慷慨陈词“死刑平等”和“改良刑具”。相传1790年,吉约坦同夫人在巴黎观看了一出木偶剧,木偶被飞快的切去脑袋,他深受启发,第二年他请来德国工匠改造了断头台,在切下几只活羊的脑袋后便被投入了使用,从此“扬名立万”。

断头台行刑

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国王路易十六亲自参与了断头台刀片的改良设计。由于断头台斩首刀片很容易卷刃,路易十六将其改良为三角形,最后自己被推上亲手设计的断头台——一个广为人知的黑色幽默。

也许路易十六喜爱机械和锁的爱好给他带来了这个传说故事,但确实没有能证明路易十六亲自改良刑具的证据,这种“断头台卷刃”的故事好像也很难传人身在深宫的路易十六耳中。吉约坦医生也并不是发明断头台的人,这位人道主义的医生只是提出了“改良刑具使犯人免受痛苦”以及为此成立的委员会的成员。断头台的设计,是一位叫做安德瓦·路易的医生将意大利断头刑具改良而来的,甚至有一阵子,这种刑具就叫“路易刀”。也许正是基于此,人们才认为路易十六参与了断头台的设计,加上他本人对机械的喜爱,这故事也就成立了。无论如何,

1792年4月25日,对欧洲的刽子手们是个黑色的日子——断头台的业务开张了。第一位“顾客”是一位拦路抢劫的强盗。改良的断头台被设置在一个高台上,斜刃刀片被加重,通过绳索与滑轮控制,木质支架两侧被抹上润滑油脂防止刀刃卡住。“咔嚓”一响,这位强盗一命呜呼。

吉约坦医生对于后来的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感到震惊,然而却无法阻止断头台以他的名字命名。没错,断头台(Guillotine)与吉约坦医生的名字(Guillotin)如出一辙。维克多·雨果曾经写道——“有些人真是不幸,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无法为自己发现的以自己的名字新大陆命名,吉约坦却无法阻止这种装置以他的名字命名。”1814年,以人道主义著称的吉约坦医生去世后,他的后代将家族易名,以免与断头台扯上任何关系。

无论如何,改良断头台被发明出来并成功地做了第一笔买卖,接下来就是属于它的波澜壮阔又血腥恐怖的法国大革命时代。

三.断头台扬威法国大革命

“爱国剃刀”、“吉约坦夫人”、“寡妇”、“爱国之刀”、“国家缩写者”......这些都是断头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积攒下来的绰号。在改良断头台发明第二年,它迎来了自己生涯高峰。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市民的欢呼声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广场(协和广场)被断头台处决。与英国议会处死查理一世不同,英国民众惊吓与恐惧多于鼓舞,法国人民欢呼雀跃。断头台由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如中世纪的从未熄灭的烧死“异端”的火刑柱一样,大革命时代,断头台从未停止工作。同年10月,路易十六的夫人,王后玛丽被革命领袖们判“勾结外敌(奥地利),镇压革命,与其子路易十七不伦”等罪名推上断头台。在一年内,断头台处死了本国的国王与王后,这一年9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取得政权,开始将近一年的“恐怖统治”,将所有反革命和嫌疑犯革命推上断头台,至少数千人在断头台刀刃下落的“咔嚓”声中殒命。雅各宾派不只针对贵族,而是针对所有“有反革命倾向的人”,断头台处死者中,大致数量是四个平民对一个贵族,偏执狂领导的大革命将法国变成宗教裁判所。

路易十六被断头台处死

关于断头台,雨果看得很清楚。他在《九三年》中写道:

从前有一个国王和王后;国王就是国王,王后就是法兰西。他们砍掉了国王的脑袋,把王后嫁给了罗伯斯庇尔;这位先生和这位太太生了一个女儿,名叫断头台。

显然,雨果是清楚的认识到断头台后的政治权力以及对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恐怖统治不满。有的时候革命领袖为了加快革命进程,认为断头台处决还是太慢了,甚至不用这种在当时被认为很人道的行刑工具。在南迪斯,革命机关集体淹死了1000位反革命,被称为“诺亚德法”。

关于断头台,雨果在《九三年》中这样描述:

初看上去,这个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一件无用之物。它耸立在开花的欧石南丛中。你会暗自纳闷儿,不知道那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等再仔细一看,你就禁不住打一个寒噤。那是一个架子样的东西,有四根木桩撑着。架子的一头,笔直地耸立着两根高高的柱子,它们的顶端由一根横梁连接,上面高高地吊着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在清晨的蓝色天空中那个东西看上去黑乎乎的……把两块嵌板镶接起来,中间就出现一个圆洞,大小正和一个人的脖子相仿……这个怪物 漆成红色,全部都用木头造成,只有那个三角形东西是铁的。它那么难看,那么鄙俗,那么平庸,使人觉得它是由人造出来的;可它的样子又那么庞大,使人觉得应该是由神灵搬到这儿来的。

一座建筑代表一种教义,一架机器代表一种观念。拉图尔格凝聚了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包括中世纪,藩属时代、采邑时代、封建制度;断头台只包含了九三年一年的历史;而这个十二月却丝毫不亚于那一千五百年。拉图尔格就是君主制度,断头台就是大革命。

显然,自从维克多·雨果时代开始,断头台就被符号化了,断头台就是大革命,大革命就是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

1794年春,法军击退反法同盟军队,主和的领袖丹东认为目的已经达到,应当结束恐怖统治,谁料想狂热的罗伯斯庇尔借机控告丹东与其追随者,53岁的丹东与34岁的德穆兰夫妇(对,就是政治家、记者德穆兰)被推上断头台。罗伯斯庇尔将丹东推上断头台后,由于自己恐怖统治的倒行逆施被国民公会抛弃,逮捕罗伯斯庇尔的法令通过并立即执行,据说断头台斩下罗伯斯庇尔的头颅后,市民的欢呼持续了十五分钟。

四.处死拉瓦锡——贵族化学家

被断头台处死的,包括国王,王后,贵族,革命领袖,贫民,也包括科学家。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1794年在恐怖统治中被处死。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氢气和氧气并为其命名,出版《化学基本原理》推翻占统治地位的燃素说。当然,处死拉瓦锡并不是因为他制备了氢气氧气——拉瓦锡是贵族。

拉瓦锡化学家外的工作将自己继承的遗产用于购买企业股份并向人们收取税款,是的,包税官,收取皇家关税——烟草,盐等等。除此以外他还是国王的财政委员,这一组织拥有两万常备军,可以随时随地用长斧子砍开门收税。拉瓦锡的确在税务官工作上做得很好,解决了很多税务问题并计划在巴黎修建墙垒打击走私,这些都使得拉瓦锡成为被革命的对象。1794年5月8日,拉瓦锡在巴黎圣母院断头台被公开处死,一同殒命的还有27人,都是拉瓦锡的税收业同行。厚重的刀刃切下,人群一阵欢呼,拉格朗日痛心疾首:“他们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头砍下来,但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再长不出一个来了。”诚然,法国人在那一年断掉了全国最聪明的人的头颅。

一种传说是拉瓦锡想用断头台做自己最后的实验——相传他和刽子手约定头被砍下后尽可能多眨眼,以此来确定头砍下后是否还有感觉,拉瓦锡一共眨了十一次,这是他最后的研究。当然不见于正史。不过处死拉瓦锡的传说证明了人们长期以来的猜测——断头台真的人道么?断头后头颅还会有感应吗?

五.“独行杀手”夏洛特·科黛与断头台知觉讨论

夏洛特·科黛被断头台处死于1793年7月,走在拉瓦锡的前一年。科黛的罪行是杀死了革命领袖马拉。是的,就是名画《马拉之死》中死在浴盆里的马拉。科黛相信吉伦特派的主张,认为马拉对法国的现状要负责任,7月9日她独自一人拜访马拉声称知道吉伦特派的造反阴谋。马拉晚年受皮肤病折磨,经常泡在浴缸里,不过他允许科黛进入浴室向他汇报情况。科黛在浴室里用小刀刺入马拉胸口,马拉当场死亡,科黛则平静的等待警察逮捕。审判时科黛声称马拉在让国家发疯——“我杀死他一个,可以拯救法国十万人。”

达维特名画《马拉之死》。马拉手中握着的正是科黛口述给他的虚构的吉伦特造反人员名单。派画家达维特的名字在图画的右下角 另一幅画作:波得里的《刺死马拉后的科黛》。刺杀马拉后科黛面无惧色,平静等待逮捕

马拉死后被国民公会国葬并入先贤祠(尔后又迁出),科黛则被押到人山人海的革命广场(巴黎协和广场)行刑。科黛在行刑前镇定而好奇的检查了断头台的工作原理。斜刀落下,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被革命热情激荡的行刑助手抓起科黛的头扇了她几个耳光,人们看到科黛的脸胀红了,嘴角甚至因为愤怒而卷起来。

那一刻科黛还活着么?

如果砍下的头还有知觉,那么笛卡尔的名言将改为“我思,但我不在。”

科黛被处死引发了两个大讨论——这样一桩政治阴谋真的是一个人所为不是精心策划好的吗?被断头台切下的脑袋还有知觉吗?

关于第一个问题,科黛在审判中否认有同谋,这样的政治暗杀出自一个妇女之手,这使得革命当局非常愤怒。报纸宣扬科黛并非处女已经怀孕并虚构了一个情人,说计划是情人所为科黛实施。革命当局将处死后的科黛残忍尸检,勉强宣布科黛的确是处女。

关于另一个问题的讨论却始终没有结果。

断头台知觉讨论引起了欧洲科学家的兴趣,以至于流传出拉瓦锡实验的故事传说。1794年德国科学家认为意识存在,而法国医生们则为“爱国剃刀”辩护,认为德国人将意识与神经痉挛搞混了。

直到下个世纪,讨论从哲学水平上升到实验层次。

1879年,被断头台处死的罪犯普兰尼亚率先被实验。他的头被切下来后科学家们让头颅闻氨气,将火焰靠近眼睛,大声呼叫他都没有意识。

1880年,德莱因尼尔医生将活狗血泵入断下的头颅,眼睛动了起来。医生认为在那几秒钟是有意识的。

1905年,博西约医生发现犯人被砍头后眼皮能不规则颤动六秒钟。

1956年,傅里叶医生宣布:死亡并不是立即完成的,断头台是残忍的活体解剖。

六.尾声

在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时期,仅在巴黎就有1000余人被推上断头台,其中不乏国王王后以及几乎所有贵族。大革命时期,上至90老妇,下到14的儿童都曾经被推上断头台。断头台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甚至纳粹德国也用断头台处死犯人与战俘。希特勒亲自订购了20台断头台,一个熟练的纳粹刽子手可以再3分钟内处死一个人。

断头台最后一次出现在法国历史舞台,是1977年。1981年总统密特朗宣布废除所有断头台死刑,危害国家安全将被枪决,至此,断头台退出历史。

当然,断头台作为法国大革命符号,广泛出现在流行文化中,狂热的群众欢呼声中,巨刃落下,革命热情得以传播,成为那个极端年代的注脚。

参考:维克多·雨果《九三年》

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阿利斯戴尔·克肖《断头台史》

本文首发于十五言,转载请联系作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