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只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最初的白日梦

来源:东饰资讯网

25岁

工作一年半

每天奔波于城市之间

住着各式各样的五星级酒店

见着各式各样的客户商人

吃着各式各样的高级馆子

似乎很华丽

似乎很有成就感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无疾而终的开头是什么时候写的,也许是刚开始工作眼中全是新奇世界的2015年,也许是经历了社会的灰暗复杂身心俱疲的2016年。

但感谢这篇文章的标题,在每次打开简书的时候都会第一个跳出来——

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白日梦

真好。

2017年7月12日的今天,还能有勇气来续写这篇文章,真好。

一晃眼工作三年了。有些可悲地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成长成了一个遇事一定会往坏了想时刻会带着谨慎猜忌的,所谓的社会人。

那天奇葩说罗振宇说,成长,就是一次次把自己的价值观打碎,掺杂进那些原本我们也许嗤之以鼻的东西,然后,在重新融合、铸造。

听到那句话觉得“啊,这三年,就是这个样子啊。”然后,心中还是微微一疼。

踏入社会前,我天真的以为我可以做到“看尽世态炎凉,却还保持着自己的理想与天真”

我也一直以为这三年一次次摔地满身泥泞的那个自己没有变。

很多东西似乎没有变:我还是梦想着开一间小店,过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我还坚信着我坚持的美与善,对那些商业与现实的苟且不屑。

但我却真的不再是以前那个相信世界是那么温暖与美好、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女孩了。

以最坏的可能性揣测人性——在原本纯净无暇的价值观在一次次被现实打碎,又掺杂着那么多杂质与不美好被强行重塑后——这个习惯已经在身体里打下了烙印。

于是我开始变得谨慎、胆小、甚至苟且。于是生活里再没有那么多烂漫的喜怒哀乐。不会再为自己遇到的不公平生气,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为落日时的一朵云、路边开的一朵小花感动欣喜。

这样苍白的自己,不是我喜欢的自己。

只要这篇文章还在,我相信

终有一天,我还会回到不争不敢,从容恬淡的时光里

用心摆弄一盆小花,为身边的朋友做一盒甜点,为午后照进屋内的那一束阳光

会心一笑。

这几天开始认真的思考

所谓理想中的生活

首先,把现在的小屋慢慢布置好。

还缺什么呢~

缺一个照片墙,缺一个小飘窗,缺一个打印机,缺一个更便捷的吸尘器

也许是2年以后叭,等侃哥一年能够赚40万的时候

就辞职吧

也许那时的你正正遇上了升职的机会,有很光鲜的title、有很诱人的工资

但那时的你已经过了近30年很努力很拼的日子

一直活在最主流的价值观里,做着“别人家的乖孩子”

29岁,是时候把自己的日子,活成“我理想中的日子”

不必再那么拼,不断告诫自己要做到最好,要更努力

懈怠了一天水剧都觉得浪费愧疚

不必再那么赶,每日被工作追着向前奔跑

不必再那么复杂,计算权衡着各方利益而伤透脑筋

不必再那么逼迫自己,去做那么多可以做好但其实真的不喜欢的事

29岁

不再当别人眼里的精英或榜样

就想做个天真散漫的姑娘

把苏州的小别墅小院子好好布置

做成一个有情趣、有绿意、有美学的摄影工作室

要有一个天蓝色的阁楼与小天台,要有一个原木色的森系套间,要有一个简约北欧的专业影棚,哦对了,还要有一个能晒到暖暖阳光的咖啡吧台,配着一个一整面墙的书架。院子里嘛,要种一片小树林,再打一个玻璃花房~

平日里拍拍照、修修图,做做airbnb的房东与旅客们分享故事,为他做一杯咖啡。

陪着老公工作,陪着孩子们慢慢长大。

每年出去旅行3次,组织2-3次创作旅拍,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钢琴、舞蹈、设计、制衣~

经营自己的公众号,写自己的随笔散文。

突然发现,似乎一点也不闲,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