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99 周幺幺 第五课作业 #有号以后叶小鱼文案训练营#

来源:东饰资讯网

分析文案:【优选】 美女设计师的全手工盖碗,试用了2个月才决定推荐给你

文案内容:推荐与销售一款盖碗

来自平台:懂茶帝

平台内容:茶行业原创文章+茶产品优选

以下为对该文案的具体分析:

一、标题用了什么方法吸引注意?

标题为“【优选】 美女设计师的全手工盖碗,试用了2个月才决定推荐给你”。首先可以注意到这是一个持续推荐与销售产品的栏目,所以并不需要太“故弄玄虚”,而是可以单刀直入地推荐。这也也可以视为“筛选顾客”的一种方式,如果是没有需求或排斥推销的顾客,也就不会点进来然后觉得被欺骗。

与此同时,这个标题用了这几个方法吸引注意:1、在标题中加入“你”,让人觉得“与我有关”;2、卖点是“试用了2个月”,潜藏的收益点是“一定是实用的且帮你省去了挑选时间,也是“与我有关”(另一个“全手工”看似像卖点,但并未提出相应的收益点);3、其他方法似乎并不明显,但试用了这么就“才”推荐给你,一个“才”字是能同时“满足好奇”和“满足情感(喜)”的。4、“美女设计师”这点看似没用,然而,第一,“美女”总是能引人注意;第二,展示美女做盖碗用盖碗既是“讲故事”也是“说愿景”;第三,现在销售产品,往往不仅是销售产品,而是在销售一种形象、调性、审美、故事乃至生活方式。

二、第一段用了什么方法让人产生兴趣与引发认同?

在这篇文案的开头,它其实既没有“说痛点”,也没有“说梦想”,而是直接就说“应众多茶友要求我们来优选一款盖碗”。甚至后面紧跟上的,也先是购买信息(原文已红字标出)。而在这里,它直接用上了“给顾客临门一脚”的内容:1、只有50套,没人限抢3套,低于市场价(有促销活动且稀缺,引起“损失厌恶”);2、购买链接和二维码(通过图文引发下意识动作)。

这样做其实还是和文案的目标与场景匹配的:这原本就是一个持续推荐与销售产品的栏目,面向的是原本就有了解和需求的客户,直接“卖货”没毛病。但结合后文内容也可以看出这篇文案的问题:这款产品的卖点、收益点与竞争力并不明显,或者是作者还没有将它分析出来。这一点请见下一部分分析。

三、中间段如何组织,运用了什么元素来让人信任

但再一看,它的“为什么”和“怎么样”部分比较混。文章也可以看成是“归纳法”的:这款杯子的手工是简约而不简单的,釉色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杯型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胎质是简约而不简单的,冲泡是简约不简单的,包装是简约而不简单的,制作者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所以它整体也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没有太多惊喜但越用越顺手(然而,“简约而不简单”是我的概括,其实文章里没有特别清晰地概括和阐释某个特点)。整篇文章的逻辑,我一开始觉得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我们要推荐一款实用又美观的盖碗,2个月里试用20多款最后挑选了这款;为什么:这款盖碗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选择了(特点:手工制作、古法制釉、素雅杯型、包装匹配等);怎么样:这款盖碗用起来怎么样(试用感受:没有太多惊喜但越用越顺手)。

也因为比较“混”,这篇文章的中间部分既算不上“请君入瓮”(一开始就没有提出明确“痛点”),也没有“逐个排除”(行文中明里暗里都没怎么“比较”)。具体用到的要点包括:用权威(该公众号本身可以视为一个权威推荐方)、用数据(2个月,20多款,可惜没有具体给出比较过程和结果)、用细节(手工、釉色、杯型、胎质等)、示范效果(展示了泡茶图)、讲故事与说愿景(“美女设计师”出场,但不够充分)。其中最主要是用细节和示范效果。

四、结尾用了什么方法让人产生行动?

结尾处用了“首尾呼应”,又一次亮出购买信息。但实际真的“给顾客临门一脚”的工作在文案第一部分已经完成了。


最后整体说一下对这篇文案的看法:因为这原本就是一个“销售栏目”,文案这种“单刀直入”的做法,是符合场景和需要的,也能起到筛选客户的作用。也就是说作者的操作是基于“顾客原本就有需求”。这里补充一点,卖这个产品,该平台其实做了一系列文案。包括预放送、正式放送、口碑返场乃至其他涉及盖碗的内容。每次的重点和目的不同。这是值得学习的一点。

不过,这篇文案中产品的卖点、收益点和竞争点不甚明确。这可能是因为除了默认顾客原本就有需求,还默认了“顾客原本就知道挑选的标准,知道应该有哪些专业要点”。但实际上作者给出的“点”又并不算专业。这篇文案的副标题是“景德镇高白泥,古法制釉,1350°高温烧制”这三点在茶具界并不特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