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忠奸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上帝给了女人一张脸,他们又自己造一张。

而男人,则更厉害,上帝给了他们一张脸,他们不仅再造一张,还要再戴上一个面具。

统治者戴上了面具,宣称自己好忠正、远小人,实际上颁布的律法利益等等却处处不容忠正之人。

下属戴上了面具,对奸臣口诛笔伐,却做着欺上媚下的勾当,向奸臣靠拢。

统治者换了个面具,声称自己公正无私,决不以个人喜好行事,事实上却处处容不得他人一丝一毫的忤逆。

下属也换了个面具,把自己说成忠贞之士,从不承认自己与奸臣有什么关系,然而所做的事却处处都是为了一己私利。

对于忠奸的分辨,自古以来便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人们无不以忠臣自居,把敌人贬低为奸臣。

奸臣不承认自己是奸臣,他们会把自己演的比忠臣更像忠臣,甚至演的久了,自己都相信了自己是忠臣这一事实,若一件事演的时间久了,甚至可以连自己都真正的骗过去了,那么又怎愁别人不会上当?

奸臣忠臣之间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影响统治者对两者的判断则更是容易。

什么是奸臣?什么是忠臣?

统治者所大用、所信任的人,人们便会纷纷对其吹捧谄媚,赞扬其忠贞无二。

统治者所怀疑厌恶的人,哪怕真的对国忠心耿耿,也会被污为奸佞小人。

对于奸臣的品行暂且不论,他们大多善使谋略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因为懂得揣摩统治者所喜好的、懂得分析避免统治者所厌恶的,投其所好,弃其所恶,统治者自然便会生出喜爱之情。

心理学中,有个效应叫主观验证:一个人若是相信一件事,便会找到无数证据来支持这件事,哪怕这所谓的证据根本站不住脚,属于无稽之谈。

对处处迎合自己心意的人,统治者会生出喜爱之情,而人做的种种判断,又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

统治者会把这种“喜爱”误以为是经过深思熟虑过后的判断,而认为此人是忠臣。

为了支持这一点,大脑就会回想起无数“似是而非”的例子来使其可以站得住脚。

如此,奸臣被统治者当做了忠臣,并且取得了信任,其余善于见风使舵之人便会处处对其吹捧谄媚,将其描述为天下第一大忠臣。

而真正的忠臣,虽然品性上佳,为国为君一片忠诚,为人处世大多却一塌糊涂。

逆势时不屑于巴结其他同僚,使得被同僚孤立、被污为奸臣;不屑于讨好统治者,使得被统治者所厌恶,难以对其信任。

如此之人,在官场之上得以勉强保命尚属幸运,怎能乞求实现自己抱负?大多是落得个被人陷害致死,徒留骂名的下场罢了。

用理性的角度来看待那些被污为奸臣的忠臣,怜惜之情或许真正有那么一些,但是落得如此下场,也只能怪他们自己作死了。

顺势时不屑于巴结其他同僚,使得与其余人的利益相悖,而又自恃清高,不在乎那些阴谋诡计,不能准确掌握统治者的情绪变化,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上层统治者不辩忠奸,忠臣遭受祸患,奸臣大行其道,下层群众又如何敢夜不闭户?盗贼有如何不会横行?

既然为忠,只能遭受祸患,而为奸,却能符合自己利益,那么,为何不去做奸臣呢?

不可否认,历史上的奸臣,过得大多是比忠贞之士舒服许多的。

反正只要找准统治者喜好,即可更容易取得统治者信任,其余人便自然为我正名,奸臣之名自然也不存在了。

奸臣的存在,对于推动历史进程来说是有利的,因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王朝动荡,加速如今王朝毁灭、下一王朝的建立。

不过如今只谈辨忠奸,暂不赘述其他。

人类有智慧,野兽也有,只是高低不同;人类有潜意识,野兽也有,甚至尚比人类准确;人类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野兽依旧有……

理性是唯一一点,人类有的,而野兽没有的特性,然而人类行事,却处处与理性相悖。

明知自己的情绪对一个为忠为奸的判断毫无帮助,却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入这个误区。

用理性去填补人心中的漏洞,用理性去减小情绪对自身判断的影响,用理性去探求下属真正的需求,则可辨忠奸。

奸者,为己。

他们对统治者谄媚,不过是因为如今统治者有权有势,讨好统治者可以给自己带来私利,而当这个所谓的统治者失势时,他们便会原形毕露,首先将不能为他们带来利益的人抛弃。

没有人愿意甘居人下,那么那些不论对错,都一昧奉承自己、一昧讨好自己,甚至甘居下贱的人,是为了什么?

利。

以此为根,反溯其源。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世谋人】,关注请于微信搜索,拜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