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s03e05 《无声惊雷》写书计划

来源:东饰资讯网
  • 标题:《无声惊雷》

  • 内容简介:

我上学时,姥爷总想复兴家族,告诫我要努力,要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一代要比一代强;而我显然没有做到,我甚至连大胯都没站上去。

我看到过晚年的长辈,青壮年的父母,和姐姐一同长大,窥到自己的内心,这些故事比电视剧更传奇,却慢慢不再有人记得,我想要记录下来,告诉后人我们从哪里来。

这将是一本家族史,四代人的故事,如果写完,我会找淘宝印个三册。

一册烧给天堂,一册放进我的坟墓,一册留给活着的人。

  • 目录:

第一章:父亲,属牛

第二章:母亲,永远三岁

第三章:我,从 1979 到 2018

第四章:爱人,好好先生

第五章:亲姐,不打不相亲

第六章:外甥,所有的玉米杆都比你粗

第七章:给孩子,如果有

第八章:苏屯一家人

第九章:宋氏家族

第十章:彭家大院

第十一章:那些人

  • 书的第一页:

父亲,属牛

老爸苏洪振,生于 1949 年 2 月 20 日,属牛,暴脾气,却爱得深沉,受洗基督徒,于 2015 年 11 月 17 日安睡于主的怀抱。

三年后的 2018 年 11 月 7 日,我用输入法打出 “ suhongzhen ”时,电脑推荐词已经是“苏红珍”了,说明不打“苏洪振”这三个字已经有年头了。

苏红珍

我并非忘了他,反而是时时想起,刻意回避只是不想让自己老难过。

犹如某天地上砸出了个大坑,每次从这里走过时,都掉进坑里。

掉的次数多了,就知道这里有坑。

慢慢地,接近坑时,就故意绕开了。

决定写老爸,是想让后人知道,有位前辈勇猛地活过,这个坑,这次我还是迈着方步掉进去了。


老爸前面的事情,我并未亲历,全是凭家人口述回忆拼凑出来。

他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泊镇苏屯村,是苏凤山(爷爷)和袁妹英(奶奶)的头子,他们是邻村的适婚青年,婚前并没有见过面。之后两三年大姑苏玉兰降生了。

童年老爸实在苏屯度过的,五六岁时,他和大姑便跟着爷爷奶奶逃到了北京,靠爷爷的木匠手艺为生。

一家四口,来北京的落脚点是宣武区虎坊桥珠市口西大街 238 号,一个叫三仙哈儿(haer)的庙。

据奶奶回忆,这个庙很深,好几进。起先他们挤在院子最深处的一间小房里,然后住过院中部的一间小房,最后二姑、三姑、小叔相继出生,变成了一家七口,就和另外两家人分了庙里的正堂,砌上墙分成了三间。我们家得到了最大的一间,前后都有门,穿堂风儿,这间屋子也是我童年的屋子。至于当年庙里佛像如何处理的,好像和文革有关,被砸了个精光。

童年,老爸很少提及能零星记得他是来北京前,在村里的小河里学会了游泳,水性极好。

他很瘦,小时候吃不饱的缘故,所以到我记事,他都爱讲他小时候只能吃蚂蚱解馋的事。

他在白塔寺上学,和妈妈是校友,但当时并不认识。17 岁时,文革开始了,当了红卫兵,砸过东西,后来受不了了,跑去挖运河发泄。红卫兵的经历,老爸后来很少提起,只说过当时让砸东西,说着还挥动手臂,他知道那些人和他一样可怜,可是大家都在砸啊。

老爸毕业时,只有一个选择:接班,他接了爷爷的班,去挣钱养家。

那时北京四郊概念,即东郊、西郊、北郊、南郊,东郊现在还有人叫,因为东郊殡仪馆,西郊还有人叫,因为有个西郊线电车,北郊、南郊没人叫了。南郊偏僻,有个木材厂,老爸接班后,就在那里上班了。

1975 年,老爸和老妈结婚了,我见过他们的结婚证,一张纸,连照片都没有。至今还保存着。

1976 年,唐山大地震,院里其他房屋全倒了,只有我们家的屋子没事,但是一家人还是决定搬到大街上去睡了,因为一个月后,姐姐要出生了。

老爸曾带着刚出生的姐姐自杀过,这件事不知被家里人说过多少次:

因为姥爷想改变成分,才把妈妈嫁给老爸的,所以,姐姐出生后,姥姥家以小姨需要高考复习功课为由,坚决不帮带孩子。

而爷爷奶奶这里,二姑、三姑都没毕业,小叔才只有 12 岁,帮带孩子也挺困难。

姐姐又不争气,没满月就各种生病,还得了脑炎,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活不成或者是个傻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