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4.41】——上好礼,则民易使

来源:东饰资讯网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喜好依照礼法行事,那么百姓就容易接受指挥。”

【感悟】

朱子《集注》:谢氏曰“礼达而分定,故民易使。”

钱穆《论语新解》:“礼之要在敬,在和。上好礼,能自守以敬,与人以和,在下者化之,宜易使。”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上行下效,古今皆然。官员的形象、言谈、举止、喜好,对百姓有着重大的影响。孔子的政治学说,多涉及官民关系。在官民的关系上,往往以这种因果句式,强调官员循礼行为的重要性。

《礼记.仲尼燕居》:“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诸侯朝,万物服体,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目巧之室,则有奥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有随,立则有序,古之义也。”

大意是说,政令统一,说到就能做到,这就是礼,做起来又使人感到快乐,这就是乐。君子只要在这两点上狠下工夫,不需要多么费劲,天下就会太太平平的。于是诸侯都来朝拜,万物各得其所,百官无不恪尽职守。礼兴盛,那么国家就繁荣稳定,礼被废弃,则国家就混乱崩溃。举例来说,屋室有室奥和台阶之分,坐席有上下之分,乘车有左右之分,行路有先后之分,站立要各就其位。这是古往今来的一致道义。

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曾经维系周天子治天下的“尊尊亲亲”原则,已经开始崩溃,臣民急于满足私欲,胆大妄为,不知道该遵循什么了!孔子对于礼乐制度的重建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