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体育场跑步的时候,脑子里面想了想自己这些年一路走来的变化。随着年岁的增长,好像懂得了很多道理,仿佛看透了人世间的事情。和人聊天相处的时候总会为他人指点迷津,可轮到自己做的时候就感觉很难。“大道理讲的一套一套的,一遇到事就蔫了。”一不小心,怎么自己就变成了只会说不会做的假把式了呢!
记忆里面,这个状态应该是从大学开始的。当年读大学的时候,上课不听,考试突击,最终拿到一个中等的成绩的时候还洋洋自得。“年幼无知”的我们总喜欢吹牛,看着那些学霸们99甚至满分的成绩,总会说到:咱这是没听,就学了一下午,要是像他那样每天死学,考100很容易。欢快的四年就这么过去了,可惜把学习的样子丢了。
学习本应该是循序而渐进,由理论到实践的。经过这四年迷茫的坍塌,一切变得急于求成,只学点理论就想着“万丈高楼”,浮躁不已。恶果终究会到来,光说不做,光知道不行动就像走路缺了一条腿,摔得头破血流。
去年考研的时候,数学下了很大的功夫,由于时间的紧缺,把做题的时候全部给了看学习视频、看试题解析、看模拟题答案上面,企图做到见过市面上面所有的题。很明显,这样的策略是不对的,但是当时学的乐此不疲,一道道题目扫过,都见过,解题也都有印象。就这样到了冲刺的关键时候,做题计算总出问题,常常知道思路但就是做不下去。如此,数学最终的成绩极低,差点就过不了分数线。一切皆有因果,学习贵在练习。
说比做容易,懂道理比去实践要简单,说白了,这也就是人的自我惰性在作祟。想要成就点什么事情,你去做就对了,多么浅显的道理。我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只会讲道理的“老学究”,迂腐不通世事,焉能成事。
一直以来有一个观点,大学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坍塌重塑的阶段,在这段还是学校里的时期,回归原本的自由的自我,然后认识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再去追求。只有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时候,才会奋不顾身,追求的过程中才能塑造那些原来丢失的坍塌的东西,这样才更持久,更有价值。
光说不做,不行。顾虑太多,不行。时间在不停的流走,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去做就对了,不要犹豫。
于2018.10.29 晚23.50
荒唐不成言,唯有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