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之最后一人,中国近代之第一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被那么多人所推崇,他自我完善成了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3岁时的某晚,曾国藩迈进书房。点燃油灯,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进入书房前,家里来了一贼,听见有人进来,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国藩入睡之后再偷点东西走。哪知曾国藩背到三更还背不下来。那贼终于受不了了,飞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后冲曾国藩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以至于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之辈”。
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说:“才具稍欠开展。”梁启超说得更直接:“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连曾国藩自己都承认:“余性鲁钝。”
总之,他平庸得实在可以,没一点天才范儿。
可鲁钝的曾国藩就靠三个词翻了身。
第一个词是——“早起”。
“黎明即起,绝不恋床。”他自制了一个闹铃:在床边放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个秤砣,再把香系绳上。香尽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
第二个词是——“耐烦”。
他读书就像愚公,强调一个“耐”字,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
第三个词是——“有恒”。
“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一股笨劲。他从不求奇谋,只喜欢“结硬寨,打呆仗”。每攻打一个城市,先是修墙挖壕。墙要修一尺厚八尺高,用来防止火炮攻击。壕要挖一尺深,再在壕沟外埋种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
并要设置两三层,用来防止马队攻击。第二日,往前推进一段路程后,又修墙挖壕。曾国藩攻城,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等战争结束,城外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曾国藩打武昌、打九江、打安庆、打南京,采用的全是“结硬寨,打呆仗”之法,
他用这个最笨的方法,打败了最聪明的太平军。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真正的聪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
自古成名者,多始于笨干,我们成不了曾国藩,不是因为笨,而是下不了他那样的笨功夫。
中国对最为成功者有一个评判体系,
就是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
在立德上,曾国藩修身律己,几无瑕疵。
梁启超说:“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在立功上,曾国藩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
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在立言上,曾国藩留下千万字《曾国藩全集》。
蒋介石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
所以他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