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袁国宝:传统媒体人再不拥抱新媒体将失去一个时代

来源:东饰资讯网
新盟

NewMedia新媒体联盟(ID:newmediachina):中国第一网络名人联盟。新盟(ID:xinmengnm)是NewMedia新媒体联盟旗下公众号,专注提供优质自媒体/杰出创业者/投资达人专访、行业观察及品牌传播案例报道。在这里,解读新媒体密码。

人人都是记者,已经是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争的事实。

在第17个记者节暨蓝媒汇两周年之际,蓝媒汇邀请了圈内著名的媒体人,“中国第一狗仔”卓伟、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兼CEO袁国宝、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主任刘万永、喧传传媒创始人郑长宁、原南都首席记者王殿学、优选文化传媒总裁贺江兵、资深媒体人邓西江等,与京城百多位媒体记者,一起探讨在这个全民记者的年代,记者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在严肃新闻与娱乐新闻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平衡、记者是否应该做网红等问题。

记者应不应该往网红方向发展?

在纸媒寒冬之际,打造名记和网红,是最近南方报业主动求变的一个新的尝试。记者应该成为网红吗?

在袁国宝看来,当然可以。

“我们从前年开始做新媒体,但我一直在反思,到处讲所谓新媒体的痛点啊之类,最后发现大家其实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原创内容,包括现在所有的人都在讲内容创业者,内容在谁手里?最好的内容其实就在全国的媒体人手里,原创的记者中有最好的内容。”

袁国宝

袁国宝认为,之前的传统媒体时代和现在的新媒体时代,如果做个比较,传统媒体时代就是工业时代,不管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台,统一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今天既然大家赶上了新媒体时代,为什么不抓住?原创内容是新媒体最缺的,传统媒体是最有原创内容的,但是现在大家看到在新媒体里玩得最好的,反而不是大家(传统媒体),这是为什么?”

在他看来,原来所有的记者写过的东西,都依赖于他所在的那个平台,今天这个时代你是可以超越任何平台的,“比如说你只要动下手,新浪微博就是你的、今日头条的自媒体也是你的。”

他认为,传统媒体是把内容当内容做,互联网公司则把内容当产品做,现在所有的新媒体公司是把新闻当产业做,这是一个升级。

袁国宝建议媒体人都可以早一点去玩点新东西,即便你现在还在传统媒体,也不耽误。原来的记者太单一了,“就是把你的东西放到一个地方,你的内容跟平台是分割的,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你的内容跟平台应该是统一的,你是内容的生产者,所有的平台向你开放,你怎么向这些平台把你的内容放大,做出你的品牌,你的影响力,从而就可以在这个时代,实现你的价值。”传统媒体人再不拥抱新媒体将失去一个时代。

人人都是记者的年代,记者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年代,怎么看待记者,你对记者的定义是什么?

在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主任刘万永看来,尽管纸媒现在已经被称为落后生产力的代表了,但“人人都是记者”在他看来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伪命题。

刘万永

“为什么说是伪命题,所谓人人都是记者,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渠道,过去我不是记者,但我想说什么事,没地方说,说了大家也听不到,现在人人都有渠道了,你想要表达什么很容易了,甚至可能会比记者的影响还要大,但问题是,你能发布信息,就叫记者了吗?我觉得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记者和非记者的区别,在于它的专业性。运用专业的技能、专业的精神 ,去为我们的受众消除新闻的不确定性,然后再向我们的受众发布。”

刘万永说,现在传统媒体确实是衰落了,但自媒体也确实是在虚假繁荣。为什么说是虚假繁荣,是因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并没有得到蓬勃发展,反而是比以前少了。

“所谓事实太少、评论太多,评论多得现在连事实都不够用了。谁愿意去核实一件事呢,我随便写一篇言论,就能十万+,流量上了,转发也来了,谁会愿意做费力不应该讨好的事呢,我觉得只有专业的媒体机构才会去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我觉得对记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对于记者的理解,卓伟有不同的看法。

“我对记者的定义比较宽泛宽容,以前我们有一个司机,初中文化,农村人,我们一起干狗仔队,但是他没事就喜欢拿着相机拍,拿个DV拍,他说以后我不当司机了,以后我想当狗仔了。有一天他本来是开车的,结果他发现成龙的车停在附近,成龙跟徐静蕾在车内激吻,他把这个画面拍下来了,这个新闻曝出来以后影响很大,我就鼓励这位司机,抓拍的漂亮,成龙徐静蕾这么大的腕栽你手里了。”

卓伟

这位前司机,现在是他工作室的摄影师,“虽然不能说他是记者,但是我认为他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在我眼里,新闻从业人员和狗仔都是记者。我总是鼓励大家,现在新媒体发展,人人都是记者,我希望人人都是狗仔,都向我们爆料,我们再给大家曝。”卓伟说道。

记者到底是什么?在郑长宁看来,十几年前要拿到一个记者证确实很不容易,现在可能相对简单,“但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没有记者证的在干活,有记者证的反而不需要采访了,但拿着这些证件去一些景点可以免费。”

郑长宁觉得,记者可能只是一个职位或岗位的称呼而已,但在今天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记录者,它不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行业来划分,也不需要是不是按照职称的要求,或者规定的要求,它仅仅是一个理想,一种责任。

“在做记者的时候,我的文章可能不能够引起什么样的影响,或者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个记者,只要你摸着良心,只要你是把这个时代简单地记录下来,只要你是用很真诚的文字把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案,我觉得就是记者,不管有没有版署发的记者证。”

在严肃与娱乐之间,应该如何平衡?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崛起,传统媒体的逐渐式微,很多媒体辛辛苦苦调查核实的稿件,点击量很低,但一篇很简单的娱乐爆料,很可能轻松就能十万+,在严肃新闻和娱乐新闻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严肃新闻的市场似乎越来越小的现实,又应该如何突围?

在刘万永看来,又想内容很严肃,又想最大化的传播,本身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保证严谨性严肃性的情况下,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将见报的稿子做成两个版本,一个是报纸用的,一个微信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愿意关注严肃新闻的,他才去关注严肃新闻。如果我希望你去关注严肃新闻,你却扭头就走,我确实也没有办法。但把严肃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是一个方向。”

而在卓伟看来,风行工作室的每一次跟拍过程,其实也是调查取证的过程,虽然做娱乐八卦,“但我们一直很关注证据,所以难度也很大,要拍到照片,要拍到视频,这样才能避免产生纠纷。我们是八卦的终结者,八卦新闻到我们这里终止,所以我们的新闻又被称为娱乐新闻里的调查性报道。”

如何平衡严肃和娱乐,也反映在转型的传统媒体人身上。郑长宁说,喧传传媒成立的时候,很多都是来自传统媒体做严肃新闻的小伙伴,这原本是很大的优势,但后来遇到了问题,主要就是传统媒体人是不是适合新媒体的内容要求,是不是适合市场化的要求,引起受众的关注,“一直到现在我还在解决这些问题。”新媒体上,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呢,无论是语境、报道方式还是结构上,跟传统媒体毕竟都不一样。

用袁国宝的话说,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怎样抓住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新媒体做的好的,一是实习生,二是传统媒体那些主动转型的。”袁国宝说,所有的用户都在这个平台,就看你有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如果思维固化,那么你所有的优势可能就会成为劣势。“在这个时代,任何人都不应该去谦虚,应该去所有的平台,把你的优势放大,覆盖更多的人群,找自己的标签、完成自我的升级。

“我跟很多人聊天都说,现在对内容的估值明显的偏低,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会有一个回升。”刘万永说。

-The End-

往期内容

寻求报道丨入盟丨加群丨商务

请联系微信:mengmeinm手机:1580158555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