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想成为的,也许不是你自己

来源:东饰资讯网
你想成为的,也许不是你自己

01.

人在形成意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遇见的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认识世界与了解自己。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依靠书本与他们的知识传授,再加上失败挫折的引导,使我们踏着自己的鲜血与前人的尸骨走在了不断深入认知的路上。

而了解自己,却是从不停塑造开始。

降生时起,我们便不曾属于自己。

被医生拉扯到这个世界,被父母养育到意识萌生,而性格的形成却感觉早于了人格的塑造阶段,于是当我们清醒的认知自己的时候,最早的自我认知,往往都来自旁人对你的理解,从而加深了你的心里暗示,你以为你所长成的便是别人眼里的样子。

“你真漂亮啊!”
“你太胖了,真丑!”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会。"
“这个都会,你太聪明了!”
“每次见到你都是笑的样子,你真乐观友善。”
“每次见你都不说话,你心里一定很苦吧。”
“你真有趣!”
“你太枯燥!”
……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因为他人的夸赞而沾沾自喜,却又因为别人刺耳的批评,而嘴上虽一百个不承认,却早就是因心中默认他们的言论,才如此认真的想要辩护,想要讨个说法,或是假装并无所谓。

终于,那些别人成功将我们自己的形象摆布得游刃有余。

02.

当大家开始将朋友圈作为一种展示自身形象的平台之后,这往往会成为最不客观的方式,也是为自己形象引火烧身的隐患之一。

好比你爱上的一位明星, 昔日她形象纯良,走玉女之风,却在某日突然爆出不良丑闻,这与她的形象大相径庭,你说她怎么会突然就变了,你说她原来都是这么不良,你说她隐藏了形象做了半辈子心机婊。

而大家不都是努力把最好的一面送到他人眼前吗?

你可否想过自己,因为别人眼里的你很乖巧,而有所偏倚的塑造其了乖巧听话的模样;又或是因为别人的一句你很有趣,而努力刷段子收表情包,让别人坚信你很乐观;再或是因为别人认为你的善良助人,你便总是寻找一些好事寻求自身价值,也为了获取他人对你形象的继续认同。

其实,生活远比理想要复杂千百倍。

03.

只是有的时候,你有没有感到自己为了支撑一种形象之下,疲惫的内心。

其实对你而言,也许并非是想心怀恶意地欺骗大家。

也许这也不过是行为处事的方法之一,却因为被他人的过度认可与自身坚持的单一塑造,而变得没有其他感情的介入。

变得好像你是白的,就必须是纯白的。

若你是黑的,就必须黑得发亮,不带瑕疵。

而有时你白得透明,又黑得透亮,你就是一个有好有坏,无需他人评议,不为他人而活的自己。

《欢乐颂》里樊胜美出场时,洒脱御姐的形象一直深入我心,尽管有点小自卑,却不影响她豪爽地对白渣男的房间进行毁灭式破坏。直到她遇见老同学,也是昔日暧昧对象时,却变得一再隐藏自己,为了塑造自我的优美形象,而将自己假装成只懂阳春白雪的女神。

而其实,做别人眼里的自己,有时比做你想成为的别人或许还要心累。

它如同你因为需要保护自己的秘密形象不受破坏,而开始埋下一颗颗地雷,随着别人的层层深入,你也更重重堡垒,最终天罗地网,自己也分不清哪个环节一出问题,你就要引火自焚,全盘一触即溃。

04.

在这个世界上,你既有别人眼里那样好的一面,也必然有灰色或阴暗懒惰的小情绪。

所以有时我会比较害怕他人的夸耀,或是遇见别人只看见你好的一面时,会担心这种形象的深入。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你眼里的那么好,我不想掩饰坏情绪,正如我努力坚持正能量一样,最真实才是最好的自己。

有时你努力将成为的自己,或许只是别人眼里你最佳的状态,而我们却不是超人,不要为了维持形象而神化自己的力量,凡事过犹不及。

我很喜欢的男神德普,他从不用类似于INS之类亦如朋友圈这样的平台,因为他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坏,但那是他自己,他不想解释。

尽管我不太爱封杀朋友圈这之类的文章,毕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放下执念,就一切随缘了。

成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的是,接纳那个允许你好,也允许你坏的自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