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在夷陵之战兵败如山倒的刘备心力交瘁,不幸病倒。眼见时日无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虽说刘备让诸葛亮方便行事,若刘禅不值得辅佐,诸葛亮大可废除刘禅,自立为帝。但诸葛亮岂会听不出刘备言中之意,赶紧表示忠心。最终,诸葛亮获得了政治经济治理的相权,而刘备把伐吴失败的剩余部队给了李严。
11位大将惨死,蜀汉第一次北伐,为何输这么惨?这是“志在匡扶汉室”的诸葛亮决不能忍的,没军权拿什么扶汉室?说不定哪天就被人“请”下台了。诸葛亮暗下决心,想做事,首先就得抓军权!军权怎么来?很简单,带兵打仗!刘备一场夷陵大败把蜀汉国力消耗的七七八八,不恢复个几年,对外征战是不用想了,只能从内部想办法了。
很快,诸葛亮的机会来了,南中的孟获叛变了。说起来,孟获只不过是蛮夷小族,随便派个将军就能轻松搞定了,哪里需要诸葛亮这种“大佬”亲自出马?结果诸葛亮力排众议,这仗我打定了,而且我还得慢慢打,彻底征服他们。结果都知道,李严被安排负责后勤保障,而可怜的孟获被当成了耗子,抓了放,放了抓。好比一天就能打赢的仗,硬被诸葛亮拖成了十天!
11位大将惨死,蜀汉第一次北伐,为何输这么惨?等诸葛亮慢慢打完了这一仗,李严惊恐地发现,原本自己掌控的军队,已经成了诸葛亮的囊中之物,自己彻底失去军权,成了后勤粮草官。此时的诸葛亮有了军权,而蜀汉也休养生息了好几年,第一次北伐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展开了。第一次北伐,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彼时的曹魏一直看不起蜀国:“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三国志·刘晔传》
11位大将惨死,蜀汉第一次北伐,为何输这么惨?这还是夷陵大败之前,曹魏之臣对蜀汉的印象,夷陵大败后,蜀汉在魏臣看来自然更加不堪一击,以至于魏国在与蜀汉交界的关中及陇右地区防备松懈,对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公元228年,诸葛亮率蜀军十万倾巢而出,大有势在必得之势。一路由赵云领兵,在斜谷道设下疑兵佯攻,自己则统领主力,第三路正是马谡统领。
曹魏完全没有想到蜀汉会大举北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直接就投降了,赵云阵斩韩德父子三人,诸葛亮阵前骂死司徒王朗,还意外收服了姜维,此时的蜀军可谓是形势大好,四面开花,兵锋直指长安。赵云牵制了名将张郃,诸葛亮集中了优势兵力,与雍凉魏军守军决战,形势大好。此时马谡的任务,就是阻击没有被赵云牵制到,前来支援的其他魏军,给诸葛亮争取一点时间。
11位大将惨死,蜀汉第一次北伐,为何输这么惨?马谡将主力部署在山上,而王平部千人不肯上山,另地扎营。结果都知道了,魏军切断马谡水源,三万大军被张郃击溃,痛失街亭。曹魏援军已到,继续作战已经无便宜可占,甚至有被包饺子的危险,蜀汉可输不起,诸葛亮当机立断,下令退兵,并挟制三郡千余户百姓回到汉中,第一次北伐至此匆匆结束。第一次北伐失败,主要原因就是诸葛亮错用了马谡,所以诸葛亮回去后“自贬三级”。
随后开始研究战损,追究责任,首先自然是“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给蜀国上下一个交待。接着看战损,第一次北伐看似没有重大损失,其实这一败就奠定了后面所有北伐的失败。第一次北伐占据着最好的时机,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却仍然差点被包了饺子,从此曹魏加强防守,蜀军失去了战略性的先机。
11位大将惨死,蜀汉第一次北伐,为何输这么惨?据《后出师表》记载,蜀汉此次中层将领也损失严重:“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再加上战后被斩的马谡、张休、李盛3将,蜀汉一战损失11员大将,这对人才匮乏的蜀汉是一个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