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式,(?年---523年),后魏书法家,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字法安,历官骁骑将军。
《论书表》,述其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全文共9段。
原文
臣闻庖牺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文,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纪事。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迄于三代,厥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悉殊仓氏矣。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盖仓颉之遗法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之或同异,时人即谓之籀书。孔子修《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
译文
我听说庖羲氏起而将八卦排列在图画中,轩辕氏兴而用龟策记其文。古代史官仓颉观看八卦的符号,观察鸟兽的形状,另外创造了文字,用以代替结绳记事,用文字来记载事情。朝廷加以推行,百官就用来陈述事物;典籍中加以记载,各种整理就清楚明白。到了夏商周三代,字体就颇有不同,即使依照种类加以规范,也不能全都同仓颉创立的文字相异。所以,《周礼》规定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由执掌教育的官员教给他们六书:一是指事,二是象形,三是谐声,四是会意,五是转注,六是假借。都是仓颉传下的方法。到了周宣王太史史籀撰写大篆十五篇,与古代文字有的相同有的相异,当时人们称之为‘籀书’。到了孔子整理修定《六经》,左丘明阐述《春秋》,都是用古文字,其中的意思人们都可以领会并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