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汉妹妹相遇的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鹅毛诗人唐国明
唐国明的鹅毛帖,想收藏的可以找唐国明——
唐国明所写的三首鹅毛诗——
1、《与武汉妹妹相遇》
●
作为一个路过的鹅毛诗人,只能
如天鹅一样飞上黄鹤楼
留下几片洁白的羽毛
然后,如一个刚出山林的隐士
从长江大桥上下到有渡船的码头
随一页挂着涨满风的帆
再从她的樱花裙下东流而去
●
2、《一个鹅毛诗人的冬夜》
●
作为一个隐居10多年的鹅毛诗人
他的冬夜很冰冷,陪伴他的只有山后
向阳坡被风冻红如血的树林
还有灯下文字里的面影
与一本他考古复原整编好的百回《红楼梦》里
浮动飘过的残花香魂
●
他把每一个苹果写成诗歌
发送给他爱着的女人
他不知道对方对他是否有那么
一点点风吹草动之心
●
风如群鸟一只又一只飞过他寄居的屋顶
他不知道天下还有不有如他这样
过冬夜的人
●
他明白他是一个写鹅毛诗的诗人
他只有用痛发出像天鹅一样的悲鸣
●
3、《高贵的价值》
●
一切的一切在喧哗中奋力将自己推出
一切的一切在出卖自己的所值
没人愿再呆在无人问津的象牙塔里饿死自己
让后人发现死后的价值
●
自己将一切才华的风暴锁在头脑里
就会永远没有价值
让人见识,残酷的世界才会为你掏出你
该值的钱币与所吃的麦粒
●
在一切用金钱体现的世界
如果一个诗人的诗歌确实是高贵无价的
世世代代的人会自发的推销出
你诗歌无可估量的价值
本文作者简介:
;如曹公再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匠心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作家,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考古复原红楼梦;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大声传唱鹅毛诗”胸怀天下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从万有公式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时代;另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
(1)、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所以“3x+1”猜想无论怎样成立。公式(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宇宙万物就这样遵循着“3x+1”猜想“奇变”“偶变”的模式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智能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不管怎样,人类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人类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
(2)、作家唐国明攻克3x+1猜想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话时代
人类一旦进化到“神”的时代,也意味着人类像是把奇数偶数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推入了“4、2、1”时代,意味着人类走向了人类智慧的终端与海子在诗歌中描述的“人类的尽头”,也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的时代,人类会在以电脑为基础这个神似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的互联网上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输入机器,这样机器就已似人类从原始社会就渴望的无所不能的“神”,也似尼采哲学里表述的“超人”与老子、列子、庄子、阮籍著作中表述的无所不为无所不能的“大人”。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世界将进入“神”的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也就是用数学描述的“3x+1”时代,或“4、2、1”时代。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