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小说的狭隘之处

来源:东饰资讯网

爱看小说者,大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现在是一个创作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的便利性让小说得以发展,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因此,我们读者的选择性就更多了。那么读小说有没有不好的地方?或者说是读小说有何狭隘之处?

一,容易把小说场景和现实相互混淆

小说虽然对现实有一定的教化意义,但是毕竟是虚构的文艺作品。不同的时代背景会激发作者不同的思想,创造出不同的小说,因此小说也是具有时代感的。

当一部小说,能够深刻地影响读者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就发生了它应该有的作用了,应该说是作者目的达到了。

但是读小说者,往往容易把文学作品当中,发生的故事,当成现实。比如琼瑶电视剧,当这些电视剧刚刚播出的时候,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成了典型的“脑残粉”,当然,不可否认,我也曾脑残过!

情窦初开的年龄,配上爱情该有的磨难和曲折,加上男女主角的誓言和眼泪,这就是爱情该有的“无病呻吟”常态。完美的抓住了普通大众读者的心,让读者觉得,这就是爱情该有的模样。

但往往我们会被眼前这种景象所“迷惑”,认为小说中的场景就是现实,并且是唯一的现实,这就错啦。小说应该只是现实的一种具体体现,小说是用作者的视角把纷杂繁芜的现实,展现出的一种可能性。而现实是复杂多变的,它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每种解释之间有可能存在差异,但都能够说得通。

小说应该是我们理解现实诸多方法当中的一种手段,却不是唯一手段。通过读小说,了解现实,要做到的是开阔我们的视野,而并不是把我们的视野狭窄化。

二,人物特色鲜明化,而现实人物的性格是多样化的

《说唱脸谱》当中的歌词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人物的性格色彩鲜明化,“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公交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渣渣”,京剧舞台上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色。红脸的关公代表忠义仁厚,白脸的曹操代表狡猾奸诈,当然,这是舞台场景的需要。

写小说亦如此,小说家们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往往也是创造了一连串的脸谱化人物。坏人永远会是坏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坏的,好人也只能做好事,他所展现的是品德是美好的。

这当然带有一定的教化意义。阅读小说,善恶分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也容易让我们忽略一点,那就是在现实当中的人,他是不完美的,往往会具有很多的性格在身上。比如一个贪污腐败的官员,可能在家里是一个好父亲,一个无恶不作的恶匪,可能是一个孝子。小说由于篇幅限制,是很难去展现一个人物的多方面的,这就给阅读者造成了一定的混淆。觉得善恶之间一定有一条径渭分明的线条,而现实当中我们却发现,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相互交织,无法分开。

阅读小说,我们觉得世界是如此美好。恶人和善人他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恶人的世界凄惨,善人的世界美好。而一旦回到现实,却发现景象并非如此。

同一个人身上会具备不同的性格色彩。一个秉公执法,为民请命的司法从业人员,也许会有嗜酒如命的不良嗜好。一个优秀的导演,也许多情,还有许多私生子。当在现实中把这些优缺点组合在同一个人身上,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个人呢?还会想再看小说一般去接纳这个人吗?或许我们会有新的想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