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碎片化阅读是一场最丰盛的视觉盛宴

来源:东饰资讯网

很多人,尤其读书人常在说:“我们正在像一头被牵住鼻子的牛,左一下右一下地被碎片化信息这把青草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然。”

还有人也在感叹着:“被碎片化信息搞的焦虑、沮丧,难以专注。甚至厌恶自己。”

事实也是这样:我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分,从早到晚,眼球一度被手机屏幕被各种媒体所绑架,思维乱成一团毛线。网文三观尽失,广告做得比肾还虚,新闻还不如旧闻可靠。

如今,飘浮空中的各种璀璨切片,容不得我们细思量和捕捉,便一道道飞快划过我们的眼际。这些整体思维的“碎片化”,缺少逻辑系统的支撑。倘若,报纸和网络上,都是鸡零狗碎,颠覆三观的内容,都是流星般的行文结构,长此下去,还有谁会去追求阅读上的美感,探求思想上的深度?

于是,我们开始怀念那个纸质阅读的慢时代。

然而,你想过没有?

你只是站在你个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你不知道,你正犯了孟子“推己及人”的错。

任何事物的诞生和发展,都是可以分开去说的。这就需要你有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

"碎片化",英文Fragmentation,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最形象的说法。原意是将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就好比将一座大厦进行解构、细分,最后在我们的大脑里重建。

人们生活方式、态度意识的多样化趋向,是促成时代阶层“碎片化”的直接原因。

碎片化信息的出现,有着几大特征:

1.结束了权威媒体和知识精英的垄断局面

2.拉近了消费者更多的消费选择

3.提高个性化意识,人人都可发言

4.便捷有效,可以随时随地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正是我今天所要强调的:碎片化阅读是史无前例的一场最丰盛的视觉盛宴。

很多崇尚读长文的人,正是因为读经典,在这个飞速的时代里,才不晕眩,才心更“定”,能够看清现实,深入思考,获得一种“时间没有流逝的幻觉”,才不会轻易“分心”。这也正是我欣赏他们的地方。但有很多读长文读迂腐了的人,将碎片化阅读说成了“毁灭时代的洪水猛兽”,这是我断难接纳的。

对于很多不读书或少读书的人来说,也正是碎片化将阅读重新送回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你要知道,他们原本是连碎片化都不读的。现在你再看,朋友圈里,阳春白雪在转文章,下里巴人也在转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即使是那些在田间地头耕作的父老乡亲,如今也经常阅读并转发一些短小的文章,表达着他们纯朴、真实、善良的情感意愿和自我觉悟。

龙应台说过:“一条路,如果盲人走在上面都感觉安全,那这条路就是正确、善良之路。”

同理,碎片化信息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那这条路也是正确之路。

你还能说碎片化阅读是一件彻底的坏事吗?

何况,这些碎片化的文章也并不是所有的都价值很低。它将组合成文字大厦的画梁雕柱,一砖一瓦都解构得清清楚楚,将每个人内心最隐秘的片面情感抖露出来。同一件事情,也可能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观点,导致了你莫衷一是。

但是,它毕竟触发了你的深层思考。也只有对比,多方位思考,你才能正确地作出判断,并最终转化成真正属于你的知识和技能。

固然,在阅读当中,也有很多批判性的碎片化文字对你的情绪的有很大打击,你心里极度不爽。这时候,你想起了一句话:“一个时代,如果批评不自由,那赞美也毫无意义。”

这就是有包容心。

我见过很多虽学历不高的朋友,通过每天一点点的碎片化阅读和思考,能写出饱满、炙热、活生生的句子。而那些只读长文并自诩才绕三梁的大家,运起笔来,却胶柱鼓瑟。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前者有足够的温度和包容心。

如果,你还在认为碎片化阅读毁了时代,你那就是自私。你自以为的读长文才能“自我超越”,那个“超越”也只是为了你自己。你眼里没有别人。

看待“碎片化阅读”,需要的就是要有“通盘”的包容心。正如罗素大爷那句被人引用烂了的话:“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人生苦短,读书使其美好而悠长。

读“长”读“短”,各有所需,都没错。“长”的可以是“烤全羊”,“短”的可以是“杂烩汤”,请享用这场“满汉全席”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