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前,中国科学院。
偌大的报告厅中鸦雀无声,两百多名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注视着台上的文桦,在听着这个有可能会改写中国乃至全世界物理学、混沌学、量子科学的重要理论。
“首先,在场的各位应该都知道混沌学,也就是量子科学,具有不确定性原理。这种原理是指在微观的尺度上,能确定物质的位置和性状,就无法确定它速度;确定它的位置,就无法确定它的速度。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
“同时,由于世界这个巨大的量子系统在宏观尺度上有具有蝴蝶效应,使得每一个在其中的基本粒子的运动都会影响到宏观的结果,而且这种微小的差异都会无限放大到输出端,也就此造成了宏观宇宙尺度上无法预测和干预掌控的局面。”
“但是,我们还知道一个定理,那就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对,这个想法忽略了时间的影响。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不能脱离时间而存在,时间也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物质与时间是相互制约、共同存在、互相影响的。在这一个不定的实验中,唯一的变量实际上是时间。这样就发现了一个概率云中的漏洞:忽略了时间这一变量对于结果的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将时间的变量因素放进世界的混沌系统,同时在此条件下在计算机中进行一定量的反复试验,就可以得到量子物理学在四维尺度上的大统一模型。在这样一个模型理论的支持下,我们就可以预测混沌系统,进而干预而控制这样一个已经算不上是混沌系统的混沌系统,从而在量子层面上通过四维空间的作用攻克一些现在技术上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那请问,可以通过这样一想技术模型来预测未来吗?”发言的是观众席中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
“从现在的模型研究程度上还不行。”这句话已将出来,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纷纷都窃窃私语起来。这样一个模型没有人想要做出来过,实际上在学术界中大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三维当中的统一模型才刚刚建立起来,还在不断的维护当中,现在却又要增加一个变量,统一四维的模型。
“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影响宇宙当中已经注定的因果连,这已经成为确定态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在预测的过程当中,就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这个已经注定的因果链,破坏了物质间的关系。只能得到已经被改变了的‘未来’结果,甚至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这话一说出来,下面更加骚动了,现在这一番言论又增加和这个模型的不可信度。
“现在我们的这项技术大部分将用于在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效应的基础上进行物质传送,打破量子的规律,结合物质和时间的共同作用,在恰当的时空坐标进行干扰,就可以将物质进行传送,一切过程在不到一个普朗克时间的时间内完成。”
“那这传送完成后的物质就跟原来一模一样了。”
当时会场中并没有任何人从内心上相信这样一个结论,也没有任何一个私人的民间科研组织或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这样一个计划产生任何的确信度,没有相信这个年轻人。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刘毅平。当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科研员,量子物理学的部门主管,同意了这个在当时看来根本就不可能,还有可能全部的投入打水漂的“量子传送机”研究和制造的计划,他作为计划的总负责,参与了这样的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研究,限期五年。他们来到了这所分配的大漠研究所,也就是中国量子科学传送技术研究院,探索着新技术的可能性。
现在,邓宇就在这听着刘毅平的描述。
“那都是三年前的事了,现在,我们已经造出了传送机的初代版本,那个初代版本的机子……你过活下去就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了。”
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