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闭上眼睛,我看见了住在身体里的五个人

来源:东饰资讯网

这不是杜琪峰《神探》里7个人格的现实版,标题也并没有耸人听闻,事情就发生在上周末我参加的天赋优势工作坊中。

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要和自己最显著的“五大优势”的“人格化”形象见见面,其实,就是有针对性地去看看自己潜意识的一部分,听听平时被自己忽略掉的声音。

在我的34项天赋优势中,排名前五的是Strategic(战略);Input(搜集);Intellection(思维);Adaptability(适应)和Empathy(体谅)。

以上天赋优势的排序结果来自于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测试提供的测评报告。作为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公司历经70年,集攒了大量样本和数据来测量人的态度、意见和行为,是全球职业优势测评体系中最受公认的测评工具之一。

……

老师的引导词让我们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中想象自己是一位国王/女王,正在迎接五位智囊团成员的到来,并去描述他们的意象,还要和他们对话。

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潜意识是比较容易联结的,但更知道思维是我的强势模式之一,所以我一开始有点担心,怕过度使用头脑会阻碍潜意识的浮现,所以特别注意了放空,去规避头脑的控制。

从智囊团终于浮现出来开始,整个过程对我而言是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奇妙享受,而促使我这个“拖延症”把每个细节记下来的,是因为我在朋友圈里做过承诺,一定是排名第9的“责任”优势促使我码下了这些纯粹记录细节的文字。

五人智囊团

五个人走进我宫殿的会客厅时,一开始并没有很清晰的意象,最先具象化的是一位男性老者,其次是一位女性老者,接下来是一个年轻女性,一个小孩,和一个面目模糊的神秘人,我并不知道他们各自的身份,也没在头脑中去思考我的五个优势名词。

第一位智者

直到老师说到请第一位智者和自己对话的时候,我想到了排名首位的“战略”,于是男性老者走上前来,他的衣着有点像古希腊的智者,非常简单的白色斜肩袍子,头发稀疏,微微佝偻着身子,脸上却挂着有点狡黠的笑容,眼里闪着智慧的光。我叫他“长老”,长老手里拿着一把三叉戟,走路的时候,那把三叉戟就充当了他的手杖。

“长老”走到我面前站定,我看着他,他依然带着一副狡黠的笑容看着我,我是有些迷惑的,深深感到我敬重他,却与他并不熟悉,他带给我神秘的信息,不说透,一副你猜猜看的神情。而我呢,隐隐有种觉得自己不配指使他的不自信。

“长老”到离开的时候,依然是那样神秘、狡黠又不乏友善慈爱地对我笑笑,转身柱着三叉戟一步步走向会客厅的大门,我挺直脊背,带着尊重目送他离开。

无言中我懂得了他带来的信息:他并非不愿服务于我,而是我始终不敢/未曾意识到需要多与他联结,以及放心大胆给他信任。

这时,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下睁开眼睛,在本子上记录下细节。我开始对这次会面之旅有了深入的信心,因为我隐约意识到刚刚所有的感觉与真实的状况是完全对应的。

但这时我依然关注着头脑的放空,只是专注记录。因为后续还要和更多智者会面,我要避免开启头脑的思考,否则会把我从潜意识拽到意识层面。

所以分析和分享其实发生在所有会面结束之后,不过现在记录整理的时候,为了方便比较,我就把“对应现实”放在了每段冥想阶段的后面。 

对应现实

事实上,“战略”这个优势是我乍一见觉得有点陌生的词,但他其实是我的首位优势。这是一项我觉得疏离又高看的优势,我希望使用他,却并不熟悉他,因此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他。初次见到这个“优势词语”时,我甚至有种“我配得上这个优势吗?”的疑问。

虽然反观现实,我很多想法的确会下意识使用“战略”这个优势,但那些都是在意识之外的行动,更多的时候,我依赖于头脑的思考。

而“战略”这个优势的发挥,恰恰需要觉察并相信自己的直觉。但在以往,我因为过度使用了“思维”模式,所以压抑住了我的战略优势。

因此与“长老”会面时,潜意识呈现的所有意象,和我之前隐隐感觉却从未在意识层面明了的真实状况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位智者:

接下来,回到意象中的会客厅,我开始与第二位智者会面,这次我带着目标,我要见的,是第二位“优势”--搜集。

我本以为这第二位智者,会是当时第二位走进会客厅的女性长者,结果不是,潜意识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不是她”,然后迅速勾勒出了一位年轻男子的形象,当我想要深入知道细节的时候,一个年轻骑士的形象清晰完善了。

我感受到骑士对我澎湃的热爱和饱满的情绪,诧异之前我从来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甚至在五人智囊团出现的时候,我都没看到他的身影。

骑士告诉我他一直在跑遍王国的天涯海角帮我工作,搜集各种各样的资讯信息技能。骑士很少和我碰面,一直在外围的远方忙碌着。他欣喜而温和地笑着,我在无声中了解了他的信息:他需要我的关注,他提醒我,之前他为我做了非常多工作,我现在需要好好看看这些积累了,不然它们就只是堆在那里,被浪费了。

骑士离开的时候,是骑着马站在花园中,扭身向在楼上窗后的我挥手道别,看来他又一如既往地要奔向远方了。

对应现实

当“搜集”(Input)这个词语浮现的时候,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哦,我确实是个很爱“搜集”的人,好奇心旺盛的不得了,很多新鲜流行的元素我都想亲自了解一下,但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长期的耐心和深入的兴致。我虽然注意到了这个特点,可一直没把他当什么优势,反而拿来证明我三分钟热气的缺点。

不过和骑士会面之后,我突然意识到,Input是个很好的优势,我的问题在于我没有设定适时回顾,产出output的机制,所以才会浪费了Input的资源和优势。这就是骑士提醒我的,请我看一看他的工作成果,分门别类,该用的用起来!

骑士是一个骑着马在外面狂跑的形象,意味着我对搜集的使用基本就是自动驾驶型的,之后似乎我应该关注并规划一下他了。

第三位智者:

记录之后回到冥想,第三位智者是“思维”,这回我已经不去做任何预设了,我想也许他们和刚刚五个人一起出现时未必是同样的形象,我决定不去限制潜意识。

于是年轻女孩来了,但是潜意识就在我的面前开始修改她的形象,五人团的时候,她大概是个长头发梳辫子的形象,但现在,潜意识开始非常精准地描画她,一个词出现了:“姐妹”。我看着对面这个头发很短,笑容灿烂,活泼热情,身着利落中性服装的姑娘,意识到她是我最亲密的姐妹,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商量王国治理的大事小情,这个王国,是由我俩共同治理的。

“姐妹”和我是不太一样的形象,我穿着长裙,披散长发。而她中性、利落、充满能量和热情。我感到我们彼此深深的情感,非常熟悉,见面就快乐地拥抱在了一起。

但是当我问她给我带来什么信息的时候,她微笑着,我同样是在无言中读懂了她的信息:她说她很累,希望我能帮她设定方向、划定范围,她不想漫无边际地什么都要操心了。而同时我也意识到,“姐妹”太过热情,她需要我来控制并压抑一下她爆棚的发挥了。

“姐妹”愉悦地和我拥抱,我们都知道我们很快就会再见,然后她从窗口轻快地飞走了。

对应现实

这是五位之中我最熟悉的智者,那种熟悉感就像是另一个我一样。我是先觉察这种感觉,后来在书写总结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与我和“思维”的亲密度是一致的。

我的头脑过于强势,思维完全闲不住,“冥想”对于我是非常艰难的功课。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为我诟病的一个弱势,尤其是在那些身心灵课堂上,我完全放不下头脑,所以经常无法打开其他感官的时候。

在优势解读的时候,我发现“思维”这个优势是被我过度使用了。这是我经常感到疲劳和能量不足的原因,同时她也压抑了我对直觉的感知。“姐妹”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她需要我管束一下她,她也不想这么累了。

第四位智者:

这位智者是“适应”。他是个孩子,大概8、9岁的男孩子,非常天真。看到我,他就欢快地扑过来,跟我撒娇,我也愉悦地抱着他。这时我明确地感觉到:我爱这个孩子,我也会听这个孩子的话,但他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个孩子。我对他的听从,只是出于慈爱和宠哄,并没有对待成年人的那种平等的尊重。但是“适应”似乎并不介意,他很满足于孩子的形象。

我问他带给我什么信息,他说:他只是想让我放轻松,别焦虑,也别紧张。这就是他想要的。

而我问他,他需要我为他做什么呢?他说:你只需要抱抱我,陪陪我,接纳我,就好了。

“小天使”离开的时候,和我欢快地道了别,转身就“噗”地隐身在空气中了。

对应现实

之前我还和我的观察员在分享时说,我不是很喜欢“适应”这个优势,虽然他赋予了我灵活调整、适应当下、怎么都行的优势,但我会经常由此觉得自己没原则,不够坚持,不够个性。我是有点轻视这个优势的,但他在我的生活中其实经常出现并影响着我。

而我之前并没意识到,我个性中的易焦虑,如果不是因为他,恐怕没那么容易被搞定。当我看到“适应”并听了他的信息后,不禁后悔自己的不公平,这么可爱天真又一心照顾我的优势,我对他居然存在偏见。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和李教练分享的时候,因为他的核心优势里也有“适应”,但他发现他的适应和我的适应表现得很不一样:

他的适应是帮助他比较愿意去到一个新环境、见一群新的人、做一些新的事……而我的适应则体现在,我排斥新环境新人新事,因为我会紧张,但一旦我进入了流程,我的适应就会让我不那么焦虑不那么紧张不那么害怕,从而很快适应当下。

我不禁想,那是不是因为我的“适应”还没长大呢?好好爱护,心存期待。

第五位智者:

“体谅”(Empathy)。当她出现的时候,我差点忍不住要哭出来。

因为“体谅”这个优势,潜意识使用了我姥姥的形象。姥姥在我小时候去世的早,却是我成长中最亲密的亲密他人。所以姥姥的去世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隐藏的创伤事件,但这个创伤一直深深隐藏着,直到我三十五岁那年才恍然看到。

但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完全和这个创伤和解。

在看到姥姥的第一瞬间,我的意识开始保护性地想要改变这个形象,我尝试用普通老年女性的形象(比如一开始五人智囊团出现时的老年女性)或者我奶奶的形象来做替换,但是没有用,我清晰地知道那些都不对,我的潜意识极其固执地告诉我,“体谅”就是我姥姥的形象,我称呼她Granny。

在我接纳这个形象的一瞬间,我就扑向了她的怀里,感受到无尽的爱、温暖和安全。我根本不想问Granny任何问题,我只想躺在她怀里倾诉所有所有,她对我除了爱,还是爱。那个时候,我险些情绪崩溃。

然后Granny告诉我:她对我一无所需,但她想要我知道:我很好,我值得被爱。一切都与爱有关。

Granny离开的时候,我陪伴她走到会客厅门口,在她身后深深鞠躬道别。

对应现实

这是最出乎意料的一场见面。不光是姥姥的形象的出现,那大概是我潜意识中最深刻的痛和爱。更是因为Granny对应了“体谅”这一优势,并且给我带来了爱的信息。

而之前关于“体谅”这个优势,其实我在意识层面,根本没有明白它真正的意义。

我确实具备共情他人的能力,我可以不怎么费力就感受到他人的情绪,比如一桌人一起吃饭,如果一个人不开心,我就会如坐针毡。为了避免这种不适感,我慢慢开始对大多数感受到的共情冷漠相待,这并没什么不好,毕竟他人的情绪是应该由他人负责的。

但我也慢慢以为,理解他人是在为他人服务,让他人觉得舒适,所以理解他人的能力只在需要的时候应用就好。

直到听到Granny带来的信息,我才明白:当我共情他人、理解他人的时候,我传递了爱,最终得到回馈的,其实是我自己--是我自己被温暖、是让我自己感受到价值感,是让我自己感觉值得被爱……

我原来一直以为体谅是个利他的能力,其实所有的利他,最终都会回到“利己”。我对“体谅”的理解和认识,太浅薄了。

在这场会面中,我觉得Granny是对我最为重要的智者,因为她意味着我最深层的,爱的能力。

这就是和我的前五智囊团见面的情形,是不是很神叨?

而我之所以把整个过程记录的这么细致,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可回溯的细节,时不时提醒自己这次重要的会面,经常反省需要的做出的调整行动。

其实关于优势天赋,我们就算不做测评,自己大概也会猜出一些,毕竟我们还是会了解自身的。但这件事情的重点不在于你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而是如何把潜意识里的应用提到意识层面来,能够更好地去使用这些优势,让他们可持续地、稳定地为生活和职场创造价值。

所以,只读文字报告是没用的,要通过练习去深度理解、觉察和联结。

如果读完这么冗长的“自恋文”后,你对如何和自己的优势建立联结感兴趣,首先可以先买本《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用书中赠送的密码到盖洛普网站上做一下优势测试并获取前五项优势的报告,再找一位优势教练或优势课程来做深度解读和练习,一定会有收获。认识我的人也可以来找我哦~

不过写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势排序,一定不要给自己和他人贴负面标签。我们的弱项优势绝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只意味着排在前面的优势会令我们更加高效地达成目标。毕竟这34项优势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有某项能力强,自然就会把其他能力的排序挤到后面去。

另外一点,即便是像我这样天生内心缺乏自信的人,都愿意将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分享,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了解自己同时也了解他人的机会。只有愿意扩大“自己所知同时他人所知”的这部分优势,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通过他人来提升自我,也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互动协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