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人爱花,其实诗人更爱,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借花传情,又借花抒志。莲花的高洁,梅花的坚韧,兰花的谦谦君子,菊花的淡雅,无不在诗词歌赋中流淌着各自的情怀。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最近电视在播《海棠依旧》,讲述的是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在感慨国家命途多舛的同时,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总理面对满园海棠吟诵的那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当时就喜欢的不得了,无奈才疏学浅并不知出处,一查才知出自苏轼的《海棠》,意境更是妙哉。
海 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被苏轼的才情折服,其诗词叹柔情而温婉,咏壮阔而豪迈,不愧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如此好诗不负美景,遂又想起苏轼那首堪称寓情于景典范的词《蝶恋花 春景》: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多情却被无情恼”,单这一句便讲出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好的诗词歌赋不仅对仗工整,脍炙人口,更重要的就是能借之抒情达意。私心想着,如此才子若生在今世,不知要迷倒多少文艺女青年呢。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关于花,古人咏梅、咏荷、咏菊的居多,桃花的也不在少数,其中最喜欢王维的这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此画面如若按照现代人的说法,这个应该叫做“柔光”效果吧!在朝雾的气韵里,万物更具生机和灵性。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身为北宋婉约派词人,又通音律,写诗歌自然不在话下,荷花在其笔下形神并貌。他的诗词多以抒情为主,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实力派的情歌王子,创作型歌手。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说到菊花不得不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得不想到《红楼梦》里读起来稍有晦涩的《忆菊》、《访菊》等对诗之作。“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只此一句,便说明了菊花的美与淡雅,即包含了陶渊明对菊花的欣赏,也抒发了李商隐对个人发展的情志。
诗词歌赋从来都是人们抒情言志的工具,不同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呈现不同的精致。初开的花呈现一种清新脱俗,盛放的花又让人欢欣鼓舞,败落的花则又是一种悲凉的凄美。
最后,放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首《葬花吟》供大家赏析,不要伤春悲秋哦。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