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查!!!证监会私募半年专项检查情况公布仅一周,私募行业再迎大考!8月29日,基金业协会对专项检查工作迎来回头看阶段:要求私募基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自查自纠活动!在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背景下,对私募行业的整改。监管层用实际行动表明,监管丝毫没有放松。那么,监管层重拳治市背后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呢?
▍私募再临大考,监管迎「回头看」
又双叒叕查!监管层又对私募基金下手了!
如果要对今年的私募行业选取几个关键词,在玄甲金融看来,「检查」一词,一定榜上有名。
为什么这么说?8月19日,证监会刚刚公布了上半年对私募机构的专项检查活动情况,证监会检查完,私募刚想喘口气,结果呢?事情还没有结束,基金业协会的检查接踵而至。
8月29日,中基协发布《关于做好私募基金“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私募全行业自查自纠、加强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提高合规意识、强化从业人员合规意识和社会责任教育,为期一个月的期限。
监管层对私募的监管和整改,依旧没有放松。
从公布的内容来看,此次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开宣传推介私募产品、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兼营非私募基金业务等高发频发、重复发生的薄弱环节以及资金安全性和运作合规性进行检查。
基金业协会还提到,要加强私募基金内部管理及制度建设,提高风控合规意识以及强化从业人员合规意识和社会责任教育。
如果从2014年算起,上一次8月19号公布的上半年专项检查,是私募第三次大规模现场检查行动。如果再加上这次检查,可以说是第四次大规模检查了,只是检查的主角换成了基金业协会。
上一次证监会私募专项检查始于今年3月,涉及305家私募机构,基金数量达2462只,管理规模达0.9万亿元,占行业总规模的14%。
在上半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中,共有73家私募机构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检查的重点是新规规定的募资行为合规性、基金资产安全性、信息披露和杠杆运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方面,北京、上海和广东地区是重点区域。
▍频繁检查背后释放的信号
自去年来,私募行业迎来了「最强监管年」,除了多次检查,监管层还出台了多部新规,规范私募基金行业。从新规实施效果来看,私募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合格投资者认定这一块。比如,在投资者登录私募公司官网时,以前并不需要对投资者资格做出认定,但自新规之后,投资者在登录私募公司网站查询资料时,必须进行投资者认定程序,才能进行官网查看。
虽然在投资者认定程序上更加严格了,但有投资者反映,注册私募平台后,因为需要留下联系方式,有的投资者就接到相关销售人员以回访的名义向投资者进行推销私募产品。这也是基金业协会组织此次「回头看」行动的一个很大原因。
在玄甲金融看来,检查越来越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队有将近2万亿的资金在市场中,这笔资金性质与市场资金性质不同,体现着高层的意志。既然如此,那就肯定不允许市场资金胡乱炒作:要抑制市场资金的胡作非为,就要正本清源,才能有效管理。这是监管层重拳治市的内在要求。
玄甲金融首席分析师谢超表示,整个2014-2015年可以说是私募基金的野蛮生长时代,两年的新产品成立增量几乎接近过去十几年私募基金的总量,管理规模也在迅速膨胀。这样的发展势头显然有些不合理,私募基金虽然投资上较为灵活,但相比公募基金对于管理人的考验更加严格,做私募基金需要更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和严谨的风控,但一些私募管理人的专业程度不足、同时信息披露不及时,甚至资金募集过程中也存在各种误导投资者的行为,这严重损害了合格投资人的权益。
▲玄甲金融首席分析师谢超
谢超认为,私募基金的阳光化及规范化发展,对于拓宽投资人投资方式及保护投资人权益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协会的自查,包括今年政策的收紧、合规性的要求,杠杆使用的限制等都有利于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这些举措将引导行业良性发展,使得阳光私募的运作更加规范,但与此同时,私募基金行业将迎来大洗牌,在未来留下来永续发展的势必是那些非常优秀且专业的私募管理人,这对于合格投资人而言,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