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愿喜乐长安,江湖不乱

来源:东饰资讯网

文|JKCP

道理这个东西,其实是没有道理的,任何一句话都是道理,如果你一味要道理的话。         ——《长安乱》

这是我看韩寒的第三本书了,这本书的名字叫《长安乱》。

韩寒自己在序中提到,“我不能清楚地告诉你们我的想法,因为我有时候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想法,结果总是能用一句话形容,过程却半天都说不清楚”。这大概正是《长安乱》的独特之处——这不是什么名篇大作,也不是什么武侠小说,只是安排发生的时间比较早,无大风没大浪,韩寒只是想把心中想表达的东西用平淡的笔触写出来。

韩寒说这很让人痛苦,但还是用了第一人称来创作。“我”叫释然,是个少林弟子,出生未知,父母不详,却不知为何有一个师父。虽然没有卓越的武功,但有特异的功能。在乱得近乎荒谬的世界,当时江湖中两个派系便是少林和武当,少林的势力比武当强大一点,因为大家都觉得长头发很难打理……十八岁的释然,带着在大饥荒中侥幸被救的女孩喜乐,和一匹已经忘记来历的马小扁,闯荡江湖,机缘巧合夺得了武林盟主,回归平淡但喜乐却在一年后死了,他当杀手照顾着孩子,孩子陪着他,连勉强像个结局的结局都没有,故事就告于段落了。


乱世,乱世,其实真正乱的是人心,“一切的所谓文明和秩序,都是温饱之后的事情,而似乎难以生存的时候,原来看似不错的世界居然是如此没有人性。”你没有办法去控制你自己的欲望,也无法去阻止你自己,就像书中兔子贵还是瓜贵那场闹剧,还可以说是闹剧,如果规模大点,这就是乱,人人心乱,江湖就乱,世界就乱。

长安

喜乐,米豆都是愿望,就像大家为喜乐起这个名字说的那样,这小姑娘背负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释然也不例外。“人生漫长,乐在其中就可以。”不争了,也就安静了,长安了,长久平安,长乐安宁。

后记中韩寒给了关于结局的解释:

作为人的本能,总是希望对方把说明事情都讲清楚。这世间再复杂的事情也能讲得清楚。但关键是讲得清楚却弄不明白,既然这样,就当我没讲清楚。

因你最终要回到现实,所以我宁愿将此作为《长安乱》的结局。”

现实

有时候就是这样,喜乐并不喜乐,释然也没有真的释然,回头想想,第一人称的“我”,没有过难过,就算是少林被一夜屠杀,“我”还是在茫然的奔走,一切都很平静,一直到喜乐死了,就那样安静的死掉,却死掉得让人心痛。

书中有一段这样说:

“喜乐说:我看见你高兴,我就高兴,看见你难过,应该就会难过,可是我从没看见你难过呢。你应该是从来不难过的人。少林死了那么多人你都不难过呢,我偷偷哭了很多次。

我说:因为那些是和我不相干的人。

喜乐说:我很难过。不过你从不难过是好事情,至少在我记忆里,你还没难过过一次,这说明你还是不一样啊。哈哈,你说,我如果要死了,你会不会难过啊?

我摸摸喜乐的头说:我都难过很长时间了。

喜乐说:那我怎么看不出来。

我说:我没有表现出来。

喜乐说:你是什么都不表现出来吗?

我说:是。但是这些日子,我很着急。”

释然就是现实中的你,我,他,在我的偏执里,固执的认为只要我的心里有这个事,有这个人,有这份情,表不表现又何妨?反正这份心意我有就行了,别人知不知道无所谓,其实呢,有所谓,真的有所谓。你心疼你的父母,你爱你的父母,可真正敢表现出来的又有寥寥几人?

释然他将一切藏在心里,不去表现,这不是高冷,这是封闭,外表理智,内心空虚,而内伤有时候才是致命伤,才是导致你会想找后悔药的病根。


《长安乱》就是我们的生活,韩寒在很平淡的叙述,平淡的不掺杂个人感情,不奢求你全部喜欢,“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有的时候也不错。”

如果恰巧有人愿意听他平淡的叙述,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如果没有?相信我,总会有的,总会有的,一定会有的。

好久不见,你去哪儿了?

江湖。

江湖在哪儿?

我指给你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