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孩子不会加减,数学差,这是“空间表征”的锅.

来源:东饰资讯网

01

之前我简单跟大家介绍过学习风格对儿童学习的影响,我发现很多时候,家长其实会“误会孩子”——

他们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的表面行为问题,却忽略了孩子的深层问题本质。

丽非今年三年级,一年级时成绩很好,但二年级开始成绩下滑,老师反映说她上课发呆。

妈妈也发现丽非自己在家做作业总是磨蹭,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要哭。

妈妈很担心,害怕是因为二宝的原因让丽非觉得自己被忽视,缺乏安全感,所以无心学习了。

可是丽非表现的又很爱弟弟,经常逗弟弟玩,妈妈很困惑,不明白丽非这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丽非妈妈的分析跟很多其他家长一样,重点是放在孩子的行为变化上,然后以自己的分析做出判断,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我跟丽非交流过后发现,她对父母的感觉并没有因弟弟的到来而变化。

之所以“在家写作业磨蹭,遇到不会做的就要哭”,是因为她真的不会做,她无助,没有人能帮她,只能用磨蹭来逃避,用哭来发泄。

她平时上的托管,老师都会“教答案”,在家没人教了,自然就做不出来了。

02

我给丽非做了学习风格评估,判断她是听觉型学习风格:

背诵语文,她都是用默读的方式,没有声音,课文的内容和信息就很难进入大脑。

同时丽非还缺少视觉表象训练,读书时没有画面感,这导致她语文学习出现困难。

此外我还发现她没有空间表征能力,无法将具体的实物抽象成最简单的模型。

所谓空间表征就是一种抽象的空间关系,是一种“示意图”式的表征。

比如当我们说“苹果在橘子右面,梨在橘子左面”的时候,我们有可能将苹果等具体物体简化为一个抽象的圆圈或者点。

Knauff等人认为,人们在推理过程所真正依赖的是抽象的“空间表征”。

丽非没有空间表征能力,自然在算数时,尤其是10以上的数字加减就会出现问题。

我让丽非用画来描述“我有2个棒棒糖,爸爸有4个棒棒糖,妈妈有6个棒棒糖”,她画的是具体的棒棒糖,而不是抽象的点。

这样如果她要计算“我有2个棒棒糖,爸爸有4个棒棒糖,我和爸爸一共有多少根棒棒糖”,脑子里就必须想象出棒棒糖来。

这时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出来:有那么多种棒棒糖到底要哪种呢?上次吃棒棒糖是什么时候呢?棒棒糖是什么味道?

想着想着,她就忘记自己要做什么了,也就表现为“走神发呆”。

如果题目再难点,她就会觉得自己根本算不过来,所以当孩子无法空间表征具体事物时,就必须死记数字和规则,这不仅费神,还容易出错。

其实“竖式加减法”就运用到空间表征,孩子要理解“做减法时那个借位的点是什么意思,做加法时和超过10要怎么向前进1”。

只要有空间表征能力,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内在的数量关系,再加上足够的练习,便可以很快熟练了。

问题来了,那我们该怎么锻炼孩子的空间表征能力呢?

今天我分享一个方法——抓空训练

比如,你让孩子先想象“2根棒棒糖”,然后让他在空中抓,想象自己在抓棒棒糖,抓得很紧很紧,最后棒棒糖会被抓成什么样?

一个小点嘛,这就是初步让孩子体会什么是空间表征。

抓2次就是2根棒棒糖,3次就3根……是不是很简单方便。

1-9练习好了,可以再抓“10”,让孩子一把抓住10根棒棒糖,用力抓紧,又变成小点了,这个小点比刚才“1根棒棒糖”的点大点儿……

再然后呢?

“我们总是画点,好不方便啊,干脆发明点符号表示这些点吧——1,2,3……10,100,1000……。”

就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完成具体形象到符号表征的过程。

空间表征能力差的孩子计算不行,对应用题更是没辙。五六年级开始不会做数学应用题,等到初中,物理也会搞不懂,这都需要家长足够重视。

符号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抽象和简化,抽离掉真实世界的符号,没有任何意义。从具体形象到符号世界,空间表征是过渡,也是关键。

想要阅读本篇原文,请关注我们的专属教育公众号【学之道讲堂】直接回复【空间表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