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有一阵特别流行自己写小说,找一个厚厚的本子,就开始胡编乱造……还记得我也跟风写过,但是由于想不到好听的名字,小说就此放弃。
没有写过小说,但还是看过小说。看小说的时候也从来没动过脑子,也不会思考什么组织形式、写文章的流畅程度等等。一直以为会和小说无关的我,从来没想过如何能写出一本小说,直道看到这本《小说创作谈》,它从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的意见也能帮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小说。
在这些技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到的——节奏。
一直没有想过写小说还需要节奏,节奏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音乐的代名词。作者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原来小说和交响乐一样,都需要节奏,都需要中板、急板、柔板、最急板,都需要乐章。
从这个角度看,两个不相关的事情还是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比如说,交响乐是由很多器乐组组成的,小说是由很多的长句子以及语法组成的;交响乐一般会分为四个篇章,小说也会分成很多章节。
交响乐在演奏的时候不能由一个器乐一直演奏,需要各个乐器都交替或同时演奏,特殊的曲目还会有特殊的乐器加入。
写小说也是一样的,不能把一章的比重放的太大,也不能每章都一样。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环环相扣,用一些伏笔或者优美的句子等等,都会为小说创作加分。
从这个角度延伸出去的话,小说电影电视剧交响乐都是一样的。如果一部电影没有什么情节、内容乏味单调,配乐也很单一、音调没什么变化,这部电影是不会有什么票房的。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通过小说改编的,如果一部小说没有节奏感,改编出来的电影电视剧都没有什么看点。节奏对于一本小说还是很重要的。
再延伸一下,这个节奏还可以和生活挂钩。小说反映的是虚假的生活或者真实的生活,不论是虚假的生活还是真实的生活,都需要这个“节奏”。不管是生活中的快节奏还是慢节奏,一成不变总是不好的。快节奏和慢节奏的交替改变总是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看书能带给人一些不一样的观念,也可以开阔视野。在生活中的不同节奏之间转化,也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生活的快节奏压得人喘不过来气,那就放慢节奏去郊区的树林里散散步,看看周围的花花草草,感受生活的另一种慢节奏。我想,从快节奏向慢节奏转变能放松心情,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转变能激发自己向上前行的潜能。这和创作小说是类似的,小说如果一味地沿着一个故事线发展,没有转折、没有起伏,读者可能没有办法读完这部小说。
小说的创作在我眼里就像蓝天上的白云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但这本书给了一个新体验,从节奏方面给那些小说家的建议,对于我这样的人也能从小说的构造方面对小说的有一定的认识。
不论是对小说家还是非小说家,《小说创作谈》这本书的实用性还是蛮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