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色戒·世上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

来源:东饰资讯网
副标题的确定,基于一个理论基础: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样的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而色戒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在传达这样的一个主题。
色戒·世上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

从第一个封建王朝到清朝溥仪退位,封建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新起。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从此又多了一个阶级:无产阶级。此后数十年的纷纷扰扰,都是围绕这两个阶级而展开。

影片《色戒》中的易先生与王佳芝正是这两个阶级的代表(以下简称易和王)。王想利用女色靠近易,主要目的是刺杀他,为民除害。但是,在慢慢的相处中,王对易动了真情,而且在一次又一次的巫山云雨中越陷越深。直到最后,易在珠宝店里把戒指戴在王手上,王望着易那深情的眼神,忍不住说了一句,“快走”。

色戒·世上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

易慌慌张张地从店里逃走,暗杀失败!影片最后,王被捕枪杀掉,易走进王的房间,坐在昔日和王男欢女爱的床上,整个房间充满着对王的思念。这样一个汉奸,给人感觉不是要把他千刀万剐,而是带有些许的同情。

色戒·世上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

在我们国人眼里,汉奸就应该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而影片中的易先生给我们传达的汉奸形象,与我们国产的抗日大片相差甚远。

影片中的易先生处事冷静、手段残酷,隐约中透露着一股绅士风范。而抗日大片中的汉奸,阿谀谄媚、低声下气、一副奴才的丑陋嘴脸。抗日大片看的多了,对所谓的汉奸也就慢慢的形成了偏见。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反驳,对于汉奸没有感情可言,胳膊肘往外拐,残害自己的同胞。那么我就要反问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多多少少场战争,不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死的不都是我们炎黄子孙?

影片中的易,展示的是汉奸不为认知的一面。既不是罪恶滔天的恶棍,也不是痛改前非的醒悟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哪一个汉奸不也是爹妈生的?同为人,就有喜怒哀乐,而不能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就把敌人扣上牛鬼蛇神的帽子!在我们眼里,只有两种人:好人跟坏人。那么,这种思维模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西方有一个思维习惯,人和事分的很开,也就是说我不会因为你这个人的品德或是言论的不合,而把你所做的东西给否定掉。比如美国克林顿总统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但是克林顿却并没有因此而下台。因为美国民众认为,他能否当好总统与他的私生活无关,况且他任职期间,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几年。但中国却往往将人和事放在一起,你做的事情好不好跟你的品德大有关系,一旦道德越轨,即使是丰功伟绩也会被轻描淡写,这就是人事。如果克林顿事件放在中国,舆论肯定会一片哗然,当事者轻则免职,重则开除党籍。再看药家鑫案件,网络舆论都是一片倒,强烈要求对罪犯执行死刑,而没有考虑他投案自首的情节以及家庭成长的背景。12位法学博士上书法院,要求停止死刑,呼吁社会要理性对待。而换来的却是一片声讨,什么药家鑫有官僚背景、法学博士收到好处等等。如果你是生活在一个嫉恶如仇,恩怨分明的人群中,你是否会感到一丝恐惧呢?因为有一天,你也有可能会犯错。毕福剑不就是因为唱了个关于毛泽东和江青的段子,而丢了饭碗么?

人,可能因为一时过错而陷入万丈深渊,却不会因为一件善事而脱离苦海得到救赎,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这么来的。如果我们老是带着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那么主导你行为的恐怕不是理性,而是偏见与任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