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倾夏
1
唐朝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朝代,长安和夜郎,是我最眷恋的两个地方。其缘由,不过与诗词的一场相逢。它跋山涉水跨越千万年的时光翩然而来,风尘仆仆,却未曾被岁月减了丝毫风华。反倒在不断的打磨与传承中,越发熠熠生辉。临窗而坐,煮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巴山夜雨的声音,恍惚中有风穿堂而过,珠帘声响,吟咏成歌。总有人忘了今夕何夕,也总有人,愿沉醉于此中,看尽那尘世的笑傲与不羁。
而我要看的,是他。
因为厚重的史册不管用了多少笔墨来写开元盛世,都与他无关,那只是一代帝王的担当与报负。君王霸业,折戟沉沙,多年后我们能读到的,仅仅只有那用来形容的几个字,至于其中光鲜与心酸,不必细品,也无法传承。历史永远是历史,它有被记得的份,却总少了那么些韵味。
而那广袖长舒的女子,纵有倾国倾城色,到如今,不过一具枯骨,我们无从想象她的美,更无法用几千年的时光深刻的记住她,记住她的身影与步伐。
只有文字,才能被永远的传承与铭记,不管是能人将相抬手书画三千里,亦或是人们口耳相传里那易懂又深刻的意义。都是后人心中,永远的一份记忆。
是唐诗,是李白。
自他之后无人敢再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自他之后,那个且歌且行,一袭青衫孤独饮酒的男子留给世人的只有一个难以触摸的背影。他把他的诗情画意,他的惊才艳艳全部交付予这世间,分给了夜郎和长安。
恩怨情义各一半。
长安是盛,是后世文人墨客所有的向往,是属于天下人的地方。
而夜郎,它是衰,是上天给的致命一击,妄图把才子的生命余下的光辉盘剥的一点不剩。却是在这样一个偏僻之地,他的光芒也未被掩盖。千秋诗书,这个本该永远背上穷乡僻壤的名字的蛮荒之地,在他的影响下,有诗有酒有天涯,给了这里无数的诗情画意,也让人们从他的诗句里,重新认识了个不一样的夜郎。
他们,是相互成全的。夜郎在李白的笔下神秘美好。李白在夜郎里,一人看尽一生的浮沉。用后半生,在故事里写一场认真。
2
李白入夜郎,归根结底是由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唐玄宗在位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造反事件。对于这件事,后世的史学家们给了一个非常统一的评价: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帝王被迫离京,马嵬坡时,兵临城下,六军不发,一根白绫了却了妃子性命,太子和各路王爷趁乱各怀心思。
而李白呢,入长安举报安禄山不成,南下宣城。对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渴望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他在受到永王李璘的召唤时,没有多加思索就加入了他的队伍。用他出色的文采为永王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赞歌。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个看起来要救天下众生于水火的王爷,其实只是想趁着靖乱招兵买马,实现自己的狼子野心。
很快,他们就迎来了失败,太子李亨即位了。李白等人所做的就变成了乱臣贼子的谋逆之事,面临被腰斩的下场。他李白是一介文人,但他从不甘心只做一介文人,然而最辉煌的是他的文字,最能拯救他的也是。
也许这是上天给的惩罚,责问他为何不把人间的诗情画意描绘的淋漓尽致。也许是恩赐,古来圣贤皆寂寞,大起大落的人生,方可成全他一世的盛名。
幸得知他本性,怜他才华的郭子仪和宋若思拼尽全力营救,才使得李白没稀里糊涂的在这场破乱中丧了性命。
但这件事,为他被流放夜郎埋下了伏笔,因为作为一个当权者,有天大的理由都不会再重用这样一个曾经犯过政治错误的臣子,他赌不起这个臣子会不会再次出卖他,当然他也不想赌,还是眼不见为净来的干脆。
可李白不这么想,他有旷世的才华,治国的策略,他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被埋没。于是他写了自荐表,他要让皇帝看到他的惊才艳艳,看到他的忠心耿耿。
岂料他与皇帝以及一干臣子本就是旧识,当年他在长安风头正盛之时,他们早就看不惯他了,何况如今已落魄。他是李白,从未低下头的李白,俯仰之间无愧天地,可世人和苍天一样,从来最妒英才,他们讨厌这样不可一世才华横溢的他。
于是,很轻易地,他便落了狂妄自大四个字的评价。
顺理成章的被皇帝流放夜郎。
朝廷再也容不下他了,他一生困囿于此。此处于他,横刀相向时从不眨眼。鲜血裹着眼泪,最终却入烟波几万重,只落得默默安然寂寂无声。
夜郎,或许才是他最终的归宿。向来天不佑,由此渡余生。
3
夜郎,世人关于他的了解仅仅是通过一个词,叫夜郎自大。讽刺的原本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夜郎小国,后来君王用这个地方来给李白一个深刻的教训,告诉他,自大的何止昔日的夜郎,还有今日的他。既然如此,那他就该守着这头顶的一片天永生永世不得翻身,叫你狂叫你傲,就是要生生磨掉你的傲骨,打压你的轻狂。
他的一生都是多磨难的。脚步踏遍了大唐的锦绣江山,可竟没有一处容得下他,直至此绝境之地。
起初他是盼归的。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块被遗忘的土地,同样的,还有一个被遗忘了的他,他于这天地于这朝代都是如此渺小,是世人眼中,最微薄的存在。
唐时多才子,天下人皆知。笙歌可做太平盛世的陪衬,却无法在乱世之时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即倒。而他的政治才华,是不被这个时代所承认的。贬了一个文人对大家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事。
以后有人再读起他的诗篇,不过叹一句,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他不属于任何地方,命定在酩酊大醉的夜郎,无关天下,无关江山,做一场永恒的沉醉。
以前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时候他就知道夜郎了,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隔着路远马遥天寒地冻他如此说,到他真正来了,他才知明月千里,难寄相思,纵有雁归去,锦书总难传。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夜郎的人们对于这首诗耳熟能详。是的,世人眼中永远背负着恶名的地方迎来了大才子李白,也许天下人都不在意他,而他们是高兴的。他们知道,以后诗书教化,再谈及时总会带上夜郎的名字。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是这一方山水的骄傲。
夜郎,李白,自此被命运以这样的方式捆绑到一起,千年不休。
4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一个昔字,说明过往种种繁华皆成云烟。章台柳拂过了豫章书,春尽秋来又是一场轮回,独独我辈不得出。
他等了很久很久,那一场漫长到度日如年的时光,却什么也没有等到。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最怕不过就是遗忘,他倒也释然了,有何忧,有何惧,又是何苦,不如苦中作乐来的痛快。谁让他是李白,大好河山都在他的脚下,岂能如此蹉跎余生年华。他从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接受自己的主宰,等不来君主青睐,那一抬笔,一诗句,便只写这尘世的未来,他从来不会轻易被打败。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不知旧行径,出拳几技蕨。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
他如是说,这一场等待,本是一场无情的消耗,但有些人却注定在岁月的打磨下越来越光鲜饱满。他说,是在此得到了极好的磨练,一幅金骨从此生于世上。
只要你脚下站的是一方实地,生命就不空虚。一身的才华,在哪里不是生活,在哪里不能发光。即便是世人眼中的夜郎这般蛮夷之地,他也有办法,让它在他的诗句中,一撇一捺勾勒出的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一方山水。
在那三年的时光里,世上无处可觅,唯独夜郎得见,那男子提笔书悲欢,那折扇遮尽半面江山,长剑最后落下,映出一世的欢颜。
多年后也有人会不禁感叹,竟有这样一段岁月,与这尘世都无关。只关乎李白和夜郎。
偏僻苦寒之地向来只知天高皇帝远,不懂文化为何物。但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他是被流放到这里来的,恰如这这一方在世人眼中适合被流放的土地一样,冥冥中竟是最相似的命运。
夜郎虽自大,但未弃自己。李白本狂傲,却也懂世事。他怎能如他们所愿,自此消沉堕落,在这里埋没一生。他和以往一样生活,有诗有酒有天涯,静等风吹柳絮随枝桠。
他做到了,到哪里都一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他的诗歌在这里像风一样蔓延开来,这一刻,李白才像李白,夜郎才是夜郎。整整三年,带领着后世成千上万的人,从他的诗歌里,看到了最独特的夜郎。
是的,他被贬到这里君王只是想给他一个惨痛的教训,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却不知盛产佳酿,人杰地灵的夜郎,恰恰是这人间最具韵味,最能容下李白,给予他诗情与灵感的地方。山清水秀,品酒吟诗,不知不觉三载春秋就这样潇洒过完,对他来说,或许不幸才是真正的幸,被贬则是因祸得福的旅程。
这一场相逢,本因天下而起,最后相关的,却只有他和夜郎,一杯浊酒饮尽风月,人间独绝的,是千秋的诗意。夜郎李白,尘埃落定之后早和自大无关,那是唐时岁月里最美的一首歌,迎风而过,纵使无人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