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早有关于姜文的传说,但这是第一次看姜文执导的电影。一部来自2000年的老电影,别样的角度让人深思和反思,但此片的确“三观不正”,没有符合审查而被禁。
抗日战争后期,长城附近的偏僻山村挂甲台(传说将军卸甲归田之地)被日本兵所占,建立了一个大炮楼监视村民。影片开场村民马大三和鱼儿的激情被一个“我”打断,送来两个麻布袋,并约定好八日之后来提口供和人。无奈“我”一去不回,马大三召集了村民商议如何处置这日本兵和翻译。
日本兵花屋小三郎决议赴死,但在翻译董汉臣的刻意错译而保住性命,得到了优待(村民贫困,竟给他们做了白面),约定之日过后,村民无奈商议处死二人。由抽签方式决定马大三杀死两人,马大三不忍,将二人藏到长城内。后马大三背着一袋豆子找人去杀二人,不料豆子被人私吞。又找刽子手一刀刘动手,不料二人仍活着。因此村民认定二人命不该绝,则将二人藏在村中长达半年。
后花屋小三郎提出众人将二人送回换两车粮食,村民同意。到日本军营后队长酒冢将花屋小三郎视为败类(一个以为为国献身的人被一群中国人送回),但仍旧遵守约定送来六车粮食给村民。在粮食送达时,日本军和村民同乐同吃喝,随着日本战败消息传来,日本军队挂甲台进行了大屠杀,老人小孩青年妇女唯马大三幸免,鱼儿也带着未出生的孩子被杀。
国民军接管日本大部分俘虏,马大三扮成烟贩传入日本俘虏营大开杀戒为国民军抓获,国民军说这样的人不配死在同胞手上,最终马大三命丧于曾日夜相处的花屋小三郎手中。“落地之头,必转九圈,眨眼三下,嘴角上翘”含笑九泉的死法最终在马大三身上成为现实,唯有掉下的头颅呈现了本影片的唯一一抹红。
战争,民族都是很沉重的话题,不同于《美丽心灵》的纯粹,这部电影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延伸篇幅。固有的农民思维和行为显得有些滑稽和可笑,但却是中国历史真实写照中沉重的一笔。中国习惯于把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把不好的一面藏起来,总有着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理念,但腐朽部分不除去就难以从中反思。
我们是否直面民族特性中的不完美,人性中的愚昧和麻木部分?我们能否面对个人个性中的缺陷?然后从这些不完美中去反思?花屋小三郎从最先的求死到后来的求生,不也是人性中所存在的,中国人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赖活着可能没有自尊没有思想。
马大三把“我”威胁自己的命转嫁成“我”威胁全村人的命,将自己的危机感减轻。马大三把对花屋小三郎的好想成我对你这样好,你也会报答我对我好,现在的我们不也习惯于把我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的你也会同样对我吗?
一个因仇恨屠杀日本人的中国人在国民党口中变成了不配被同胞处决的败类而最终死于日本人的手中,这不是莫大的讽刺吗?主流的战斗片把我们的战士变成神话的人而对手变成愚不可及,但现实如果真是这样中国还会承受那么久的屈辱吗?
中华民族之神奇似乎习惯于对外国人宽容却对自己人更加残忍,一刀刘手起刀落斩杀皇帝身边红人,却在斩杀日本时落荒而逃。现在同样是被问路,满面笑容对待外国友人却对同胞展现更多的不耐烦。
我们的国家很伟大,我们的民族很优秀,但我们能否重视和改进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