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嗑:革命党=同盟会?反清盟主又是咋回事?

来源:东饰资讯网

在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似乎革命党和同盟会是同义词,但事实上,同盟会虽然包容了很多反清志士,影响力也是反清组织中最大的,但其与革命党并不能画上等号。所谓革命党,实际上是站在清廷的角度而言的。对于朝廷来讲,不管这个人等号。所谓革命党,实际上是站在清廷的角度而言的。对于朝廷来讲,不管这个人出自什么会,只要他造反,便是需要铲除的革命党。但是,对于革命党人而言,则不可能像清廷一样一锅烩,毕竟大家各有所属,不免有些门户之见。《隋唐演义》中讲说十八路反王起兵反隋,到最终免不了要排排坐,推定个混世魔王程咬金来当盟主。而革命党呢,同样也存在个盟主的问题。虽然孙中山人望鼎盛,资历甚深,是当然之选,但须知任何政治地位的取得都不会轻而易举。

要讲到反清盟主一事,免不得要先从名声最过响亮的同盟会说起。。同盟会的政纲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如果反清一事进行得顺顺当当,这些潜在的矛盾自然也就被压制下去,如若不然,那同盟会这同盟二字也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同盟会是举着反清的大旗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壮大起来的,但是求同存异这玩意儿就是把双刃剑,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内部就会有人炸刺儿。

不幸的是,同盟会一开始的反清事业进行得并不顺当,因此自然也少不得有人对组织不满,要出去单干——比如,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就觉得不爽,举旗单干了。光复会单干,一方面是觉得跟着同盟会干没前途,因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都在国外混当,光顾着宣传也不行动,这在主张力行高于宣传的光复会成员看来,自然是难以忍受的;另一方面就是光复会成员大多不太接受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舶来品,是洋玩意儿,而光复会那帮人呢,大多是些思想传统的人——章炳麟、徐锡麟和陶成章均是如此。在他们看来,革命就是造反,就是改朝换代,就是换个人当皇帝,因而对同盟会的主张颇不以为然。

相比于宣传重于实践的同盟会,光复会则要激进得多。当然,他们也没能力像太平天国那样把老百姓煽动起来造反,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搞暗杀。光复会成员大多有侠义精神,一股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猛劲,说干就干,不含糊。光复会成员搞的最轰动的事件就是徐锡麟和秋瑾领导的安庆起义,但是轰动是轰动了,领导人却丢了性命。但我们也知道,老百姓根本就不理解他们。大家都读过鲁迅的《药》吧,说的就是这事。虽然我们说搞革命要少说多练,但是没头没脑地刺杀个把清朝大员也动摇不了清廷根基啊。更何况,这种刺杀活动代价也未免大了点,光就这次安庆起义,光复会就牺牲了两位主要领导人。在徐锡麟和秋瑾牺牲后,光复会的活动一度陷入了停滞,直到陶成章回国后才有所恢复。

光复会的早期领导者是教育大家蔡元培和国学大师章炳麟(也就是章太炎),不过这两位在光复会单干之后就跟下面这帮愤青渐行渐远,到最后干脆重新加入同盟会当要员去了。此后光复会的主要领导者是国内的徐锡麟和秋瑾,以及国外的陶成章。徐锡麟和秋瑾就那么壮烈了,自然光复会的全副担子就压在了陶成章身上。那么陶成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话说陶成章在同盟会期间曾有一次想要跟南洋华侨募捐,但自己没有名气,人家不爱搭理,他就想让名气大的孙中山写个介绍函,结果孙中山没答应,陶成章便恼羞成怒,要求同盟会免去孙中山的总理之职。以此例而言,陶成章实在是个刺儿头,说好听点叫恩怨分明,说难听点叫睚眦必较。陶成章本来就对三民主义那套不甚感冒,加上孙中山驳了他的面子,也便觉得没有在同盟会待下去的必要,于是便在1910年于日本纠结了些同样看孙中山不爽的同道中人重组了光复会。本来拉出一票人单干已经够招孙中山恨的了,陶成章还变本加厉,在海外跟同盟会唱起了对台戏,抢人抢地,一副要当反清盟主的模样。

孙中山表面上看起来大度能容,实际上早就对陶成章搞分裂不满了。别的事孙中山也就忍了,但要说抢反清组织的头把交椅,那孙公就没那么好说话了。结果在1912年(民国元年)1月14日,专业搞暗杀的陶成章被业余搞暗杀的孙中山给做了,策划此事的是陈其美,而负责实施的便是日后飞黄腾达的蒋介石。蒋介石当时还是陈其美的小弟,可以说政治生涯才刚刚起步,但是也该蒋介石发达,他傍上了陈其美这样在孙中山面前红得发紫的大佬,然后还帮助孙中山办了桩想办但又不好办的事儿,如此这般,想不得国父宠信都难。

当然,拆伙单干的不是光复会一家,以武昌起义为例,其中一个领导团体就是从同盟会中分出来的,该组织便是在华中颇有些影响的共进会。。大家出来闹革命自然是想轰轰烈烈,结果同盟会宣传多于行动不说,要行动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完全不重视这些华中人士在本地域的影响力。既然如此,还不如大家脱离开来,自己搞个组织,各玩各的,而共进会便是这样从同盟会中脱离出来的。还别说,同盟会在广东折腾半天没结果,人家共进会在湖北一鼓捣就成了——前文谈到的那个被暗杀的张振武便是共进会的。不过,跟光复会不同的是,诸如共进会这样的组织虽有搞分裂之嫌,但好歹还知道自己的分量,也没有跟同盟会分庭抗礼的野心。

陶成章毫无疑问是孙中山在稳固反清盟主位置上的最大政敌,但其人不知轻重,不识大体,处处给孙中山难堪,最后也不免被清理出台。

不过,不管是光复会还是共进会,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同盟会本身并不是个坚强的组织,而等到反清大事已定,同盟会的离心倾向就表现得更为明显。现如今的同盟会,已然是思想涣散,乱成一团,几个人脾性相投便合伙组个小党,根本不把组织放在心上,照此发展,难免分崩离析。幸运的是,同盟会内还有能人,而要说组党,民国似乎也无人能出其右。

注:参考《中华民国史》、《陶成章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