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口不言谢之人,也多无感恩之心

来源:东饰资讯网

朋友若分类,可分两类,一类惯常说谢谢,一类很少言谢。曾经,单纯以为这只是生活习惯差异,如今越来越意识到,它是思维方式的差别,不夸张地说,它还和个人修养几人品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家庭安危,自己及子女的一生幸福。因为,口不言谢之人,多无感恩之心。

1、有一种家教叫做“不说谢谢”

刚毕业那年,我也需要跟别人合租,以节约支出。于是,我和另外两位姑娘,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那有点像《欢乐颂》里小关、邱莹莹和樊胜美的状况。其中一位姑娘,在我搬进去第一天,就给我下马威。她递给我一杯水,我说,谢谢。她眼珠子快要掉出来,谢什么谢呀!我不知自己哪里不对。一周相处下来,她终于对我不能忍受。大家都是室友,能不能别把谢谢挂嘴边。我有些不好意思,抱歉,我习惯了。我并不是跟你见外,在家,也这样。她嚷嚷道,你们家怎么这样啊?!然后一脸不耐烦地走回她的卧室,留我在客厅继续茫然。

再到后来,何止她不能忍受我,我也受够了她!每次洗完头,要吹头发时,吹风机总是莫名不见。翻遍小房间,踪迹全无。敲门问到她那儿,她说,哦,我用了。喏,在那儿。是的,是每一次。手机充电器、发卡、指甲剪、耳机、抱枕、电水壶……这些也是常常会长腿跑去她那里的物品。这倒也罢了,更过分的是,每次接完略长电话,在客厅涂指甲的她,总是追问不断,跟谁通电话呢?我微笑表示无可奉告。她会继续追问两到三遍。十一大假,她妈妈来看她,七天住下来,真是够了!我的毛巾、水杯,阿姨一点儿没嫌弃,当自己的用了。我发现时,她笑说,你用我家贝贝的吧。晚上看电视,音量很大声。进谁的房间,都不用敲门的。阿姨还常拦住正要出门的我,你看看这电视怎么调?衣服挂一下,我够不到。水你关一下,我看完这点儿……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谢谢!仿佛我是她的小丫鬟!终于见识了,什么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十一过后,我决定搬出。另一位室友劝我,这样房租至少能省下来……我想,房租高点儿就高点儿,好歹图个清净。

通过这件事,我首次意识到:说不说谢谢,不单单是生活方式问题,它还关系到个人素养与品质,尤其与家教有关。

那位室友从小生活在一个“不需要说谢谢”的家庭里,家人之间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必说谢谢,说了就是生分。家人之间,因为有爱,做什么都可以是应该,但家人之外,却不见得。很遗憾,基于不必言谢的家教,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室友将这一习惯带入到日常生活与交际中,也可能已带入工作场合。家教的威力,在长大成人,离家在外后,仍持续发酵,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2、礼貌,是迈向成人世界的第一张名片

如今,我已毕业多年,但我仍常想起“口不言谢”的室友。自搬出去后,我跟她便不再联络,工作中却也遇到过与她类似之人。

办公室新来一位实习生,人不算懒,但没过多久,便做不下去,因为没有同事愿意带他。了解完原因,才知道,不过是因为没礼貌。起初,老员工看他勤恳,主动指点他。几次过后,眼见他要犯错,那位老员工也只当看不见了。理由是,这孩子没礼貌,每次花时间精力指点他,一句谢谢都没有。其他实习生,中午帮他带过两次餐,因为没有谢谢,下次不再帮他带了。理由是,我又不欠你。没过多长时间,这孩子就做不下去了,因为没有礼貌,不会说谢谢,工作中原本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到了他这,大家都不热心帮忙,于是,困难不断。

和他一同来的另一位实习生,能力上未见得比他优秀,但非常有礼貌。在办公室里,待人接物,给大家留下良好印象。于是,很多老人出去外采或者参加活动,都愿意带上他,一来,可以多教他一些,另一方面,也是的确需要助理。于是,他留了下来,得到很多实践机会,在最短时间内,学到最多本领。

都是实习生,仅仅因为,一个有礼貌,把谢谢挂在嘴边,一个没礼貌,口不言谢,最后的实习结果,大相径庭。对于年轻人而言,礼貌是迈向成人世界的第一张名片。

礼貌,体现一个人的教养与素质,是个人名片;礼貌,如影随形,有礼也好,无礼也罢,都会在你所到之处,留下印记。而成人世界,礼貌是交流的基础。

生活节奏如此快,谁会愿意在没有教养的人身上浪费时间跟精力呢?别说帮他,就是参加聚会,身边有个没礼貌的同伴,都会令人汗颜。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的同时,也会将怀疑的眼光投向你,由于你们是同伴,他人猜测你们品味与素质大抵相当。简直是侮辱!

图片来自网络 3、不说谢谢,不代表不拘小节

我真的傻傻相信过,对方不说谢谢,仅仅是由于热情、不拘小节。但我真的错了。

在我所受的家教中,无人的房间不能独自进入,进入他人房间要事先敲门,回家和离开家都要跟父母打招呼告知,对长辈尽量使用敬词“您”,接受他人帮助要说“谢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去别人家做客要带礼物,家里来客人要热情招待,不打探别人隐私,不传播谣言是非……我以为别人家的教育也是如此,直到去过同学家,才发现,各家有各家不同。有段时间,也被同学多少说服,觉得不必太拘泥于形式,毕竟每个人见地不同。

初入职场,有位同事,一见面,就给我留下乐于助人的好印象。我属慢热型,对他便心生好感。他帮我整理办公室,告诉我粉笔去哪里领,每周几开会,食堂什么饭菜好吃……我还是习惯性地说谢谢。他很亲和,熟络地说道,什么谢不谢的,举手之劳,同事之间,那么客气干嘛?!下次再这样,我要生气啦!这人真是爽快,一定不是斤斤计较之人,我在心里赞美他。中午请他吃工作餐,出于感谢,也出于欢喜。不是男女间的好感,因为大概谁都不会讨厌一个乐于助人的同事。但故事结局却是,我对他不再如初次见面般有好感,相反,有一些厌烦,及由此引发的避免过多交会。午餐时间,他会问,吃什么,我帮你带。我其实很怕麻烦别人,但见他盛情难却,自己手头也确实有工作,便答应了。并立即拿钱给他。午餐的价格,我自然熟知,但还是多给一些,怕万一饭菜涨价之类。回来后,他告诉我,钱是够的,多出的5块,我蹭你钱买了瓶饮料。以前也有请他吃东西喝饮料,但他自作主张,还是令我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之后几次,他又是如此。最后,他再提议为我带饭之类,我一并谢绝。5块10块都是不是症结,重点是这种一次次未得到他人允许,便擅自使用对方钱物,且觉理所应当的做法,令我很不欣赏。

后来从同事口中得知,他去超市买洗衣粉,还会对比一下克数,然后再计算多出20克后的价位是否划算。也听闻,他和另一位同事吵架,细数自己曾帮对方做过哪些鸡毛蒜皮的事,无非是带饭、取包裹之类。他也是一位口不言谢之人。我借钱给他,归还时,他一脸傲娇,甚至有些不快,没有谢谢,也没有超过承诺之期的抱歉。经过这种种,我才恍然大悟,口不言谢之人,未必不拘小节,他们很可能事事计较,不过是嘴巴上逞能,充面子罢了。是谁说过,这世间,所有的玩笑话都有那么几分是真的,所有的认真,倒也有几分虚伪。他常说的,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正确的注解应是,你对我的帮助不过是举手之劳,何足我挂齿,对你说谢谢呢?我帮你的都是大事,你也无需跟我说谢谢,但我心里会一件件记得。

你瞧,不说谢谢,并不代表不拘小节。

图片来自网络 4、口不言谢,多是心无感恩

嘴巴上从不说谢谢的人,心里多半认为,这点事儿至于说谢么?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呀!于是,他们不对你说谢谢,心里自然也不会有感恩。

有人要反驳了,大恩不言谢呢?大恩不言谢,很没有问题。因为恩情太重,谢谢二字不足以偿还,需要日后更多的回报,就如同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救你一命,你怎会好意思随手买杯奶茶谢谢他。大恩面前,不言谢,只因,恩太大。但谁听说过,小恩也不言谢呢?若小恩面前,都不屑于言谢,你怎敢指望,他能记得谁的大恩,更不用提日后涌泉相报了。

宗教常教导我们,真正的善良,是无求回报地寄予帮助。我相信,很多人在帮助别人时,也未必真心计算着对方该如何如何回报自己,有时,不过求一心安罢了。然而,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金钱有限,谁会愿意在自己生活里上演农夫与蛇呢?不说谢谢,不至于严重到犯罪或伤害层面,但没有感恩之心,的确很可能如此。

言由心生,不言谢,不过是心里没有谢。假以时日,习以为常。后果堪忧。记得那个流传多年的故事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教育孩子,要从小时候开始。如今看来,教育孩子,学会把谢谢挂在口边,既是礼貌,也是教养,更是感恩。一个有感恩心的孩子,必定孝顺,他有可能偷针,却不大可能咬断母亲的乳头。

所以,请注意你身边那些“口不言谢之人”,因为他们“多无感恩之心”,你不必与之深交。相反,我们要更注重个人修为,从说“谢谢”开始,提醒自己,多存感恩之心。教育孩子,言传身教,也请先从说“谢谢”开始吧。

(谢谢你的阅读,喜欢这篇文章,请帮我转发,分享跟多人。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为秀外慧中的猫样女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