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读书是以书为主还是以自己为主啦。以下方法适合干货类书籍。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以书为主的消化方式:收获程度5分
这5分是因为有笔记。虽然印象不至于太深刻,学以致用的程度也不高,但是忘记了的话可以随时看笔记。
做法:按照目录全书画导图,从头读到尾,摘录所有知识点(强烈建议不要手抄,太慢了,不如用搜狗输入法或讯飞的语音转文字输入,或者涂书笔记、QQ的照片转文字。)。
这种方式适合反复看多遍的、背诵性质的应试,不适合课外书。
以自己为主的消化方式:收获程度8分
做法:
1.先看豆瓣评分,封面封底的介绍,目录,序言,决定这本书是不是值得读,爱读。不值得读或者很有营养但是自己不喜欢的话,果断放弃。如果值得读并且有兴趣:
2.看封面和序言,找出本书关键词,自己要读的章节(不必全读,不能学以致用或者读不下去的章节干货再多也没用),在书的前面贴上自己的阅读目的与问题(例:我想学会什么?人际沟通的要点有哪些?)。
3.【第一次把书里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转化】
阅读过程中,遇到重点以荧光笔标注,遇到概念或者复杂的知识,或者自己前面标注的关键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画小图解或小导图,再或者以自己通俗的语言重述。小图解例如:知识点:从北京到上海。图:北京→上海。小导图不建议专门看书学,打开office PPT,有个Smart Art 功能,里面好多图形框架。照着画就是了。但我还是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自己随便画就可以。如果不是纸质书,可以专门有一个读书笔记本,遇到上述的知识点,把小导图或者自己的话写在本子上,前面标注页码。
遇到有收获的地方,最好在后面列上自己的感想与行动计划。比如书中说对人要说谢谢,你可以在行动计划里列上这一条。书中说抽象的有用的知识,最好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相关经历,然后也是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也可以在书的最后一页列出来。
4.【第二次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输出】
第4步可以说是十分重要。
不复习的话,人脑的特点决定了这本书里的东西你一定会忘记。最佳的复习方式,是输出。
输出包括两方面,输出为共享知识,或者输出为行动。
输出为行动,是指把前面列的行动计划安排在日程表,手账本,手机闹钟/提醒里。
输出为知识共享的方式有很多,假设你各平台没有大量粉丝,QQ微信的朋友也不多,以下途径的曝光度从高到低排名
(1)去知乎搜一搜有没有人问这个领域的问题,有的话,你别管这个问题关注人数是多么的少,大神答案是多么的精彩,只管认真写下你的答案。写这个不是为了点赞,而且为了复习自己学过的知识。如果你能把问题真正给别人讲懂了,说明你自己已经掌握了。但是坚持写干货答案的话,关注你的人数是会越来越多的,点赞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一个正向反馈能让你爱上读书。
(2)把心得/笔记发在朋友圈或者QQ空间,QQ群,微信群,别人的点赞和评论,能成为你继续好好读书的动力,要是有人想跟你讨论这本书就更好了,请全面、深刻地讲给他,他会对你感恩加崇拜的。复习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
(3)去微博分享读书笔记/心得感悟。加上话题的话,微博阅读数量可以增多,比如#读书,我们是认真的#
(3)去简书分享
(4)写到自己的公众号里
有个很好的方法是办线下读书会,我不太懂这个,不多说。
文学类书籍,个人不太懂应该怎么读,目前的看法就是,摘抄,积累好词好句……
这个答案就是为了复习读书方法而写哒!
欢迎加我QQ微信2765058151,我们一起发读书笔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