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到了今天,大多数简书人心里都明白,一部分人已经成了撸钻“专业户”了。这在一些抱团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
可以说,抱团的人,基本上是很难做到认真阅读的。手指都在做千篇一律的机械运动——点赞、评论、赞赏、收藏和分享。
抱团的人,基本上也很难做到认真写作的。为了撸钻,水文满天飞,甚至几句话,三五个字也是一篇文章。真要是“经典语录”也就罢了,口语、俗语、笑话,甚至搞笑都拿来凑数。还有的干脆用摘抄(其实有剽窃之嫌)来参加每天的互动,真的不值得赞赏,可没办法,大家都是一个团的人,礼尚往来,只好闭着眼睛瞎点咯。
效益最大化是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简书的初心是,为了让参与者都能分享平台发展带来的“利益”,设计出了“简书钻”和“简书贝”。这两样东西都能给参与者带来“收益”,当然,这需要“变现”。
至于当初入手“简书钻”的“重金”,你就当是一种投资好了。
那么,对于2000万简书人(官方数字)来说,如何安排好自己在简书平台的“生活”尤为重要。但有点尴尬的是,“我们”始终是被动的一方。换句话说,“我们”是规则下的“劳动者”,通过写作换得可变现的“简书钻”。
自从实施简书钻、简书贝以来,大家几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简书的“写作”意义在淡化,“撸钻”的积极性在空前高涨。简书是不是由文创平台变成了“币市”,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于是乎,“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简书到了非改革的时候了。否则,简书贝的行情只会是“阴跌不止”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到时,如何面对“江东父老”?
那么怎么改?我以为,主要是改革简书“生态”,最终目的,写作者能够安心写作,不再围着“利益”转。写作原本是神圣的,不能沾了“铜臭”。
我把自己假定为简书管理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第一,将纯粹投资者与写作者分开。1、根据投资者持钻数分为几个档次,并计息。并严格限制他们参与投资以外的活动,比如点赞之类的互动。2、完善交易平台,激活贝市,形成进出良性互动。
第二,对抱团撸钻说不。设定连续与“同一人”互动超过三次,即取消当日全部所得的监督机制。“同一人”可以说个人,也可以是抱团的“团”。这可能会“伤及无辜”,但没办法,先试行,再完善。
第三,点赞需在有效阅读完成后方可进行。即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设定“考核点”,时间长度可根据文章字数而定,大约1分钟到5分钟不等。
第四,权重系数化,淡化钻贝概念。即将“权重”按照一定的梯次,设置合理的系数。每个人完成平台规定的“任务”,即可拿到与自己系数相当的钻贝奖励。(水文、摘抄坚决排除在外,为原创打开方便之门。)取消钻的排行榜和每小时的内容和投票奖励公布,进一步淡化钻贝概念。
第五,简书钻是有额度的,早晚有一天会发放完的。简书钻每天都在发放,余额权重在不断稀释。简书贝的交易主动性买盘竟然只有0.11元还勉强的行情,不能说与“稀释无关”。因此,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类似于“股权回购”的机制。简书应该盈利,也应该还利于民。
最后,还有几点小建议。
首先,将点赞的那只手改为原来的“四个图标”,一目了然。或者改现在摁住“点赞”图标跳出“四个图标”为点击“点赞”图标跳出“四个图标”。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误操作。
其次,将现在能量条的“三挡”改为“两档”,四六开吧。这是为上面所说的改革铺路。
即,0到40和40到100两档。恢复时间第一档为24小时,第二档为36小时。相比现在,40到100这一档,可用能量多了,但每小时恢复的能量却减少了。加上点赞必须在有效阅读后进行,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约束的。
第三,日更等活动,应该按照一定的期限予以奖励。比如“30天”“100天”“200天”“365天”等。
第四,完善“首页推荐”机制,实行机器遴选与各活跃专题推选相结合的推荐机制。各活跃专题每日可推选10篇以内的优质文章给“首页推荐”。最终采用了,奖励专题创建者和文章作者。至于专题怎样推选,由各专题“自行其是”。总归一条,遵规守纪。
几天下来,形成了上面的那些文字。目的只有一个,简书好,我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