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永远的0》想起的

来源:东饰资讯网

这部片子我是分两段看完的,算是纪念抗战胜利了。其实从去年起,先后看了《沉默的舰队》《次元舰队》《浩瀚的大洋是赌场—旧日本海军的兴亡》,《男人们的大和号》,今年刚买了柚木武士的《日本军舰画集》,对二战中的日本海军的兴趣正处于上升期。(《起风了》还没来得及看,《舰队collection》看了几集不想看了,讲陆军的《226兵变》快要看了)。这个片子正好也满足了我这方面的兴趣。

看上半部的时候我也哭了,特别是看到久藏珍珠港后突然回家那一段,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女儿的父亲,特别能体会他对女儿的爱。我自己也整理过爷爷的口述史,也特别能体会后代听到祖辈的辛酸经历时候的感动。

还没看下半部的时候,去看了看豆瓣的评论,短评中有不少骂该片美化神风特攻队,给军国主义招魂的。长篇的评论中骂的就少多了。

隔天看完了下半部。说实话没有看上半部那么感动了。特别是结尾看到帅哥驾驶的零战矫健地撞向美国空母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连人家说非常感人的片尾曲都没兴趣听了。

然后我查了下,这个故事果然是虚构的。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我会不会更感动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个电影如果不是基于真人真事,BUG就太大了。除了飞行员沟通基本靠吼这个小BUG,久藏这么消极战斗在死硬臭硬的日本军中竟然一直活得好好的还当了教官,这个关键的设定却是一个致命的BUG。

一个思想冷静爱人爱己与众不同的人,想在狂热好战的人群中活下来,并不是避开敌人就可以了,还要避开身边的告密分子,狂信徒,所以结果就是要伪装。你看久藏这个赤裸裸厌战的怂样,像是能活得长久的吗?

我想,我被这部片子所感动是因为感受到了战争中普通人的苦难。我也赞同片中提到的“战争的幸存者不能夹着尾巴过日子,而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我对文革的幸存者也是相同的建议。

但是我不能相信军国主义日本会容忍久藏这样一个异类。我也不能接受把一个日军飞行员刻画成天使。《浩瀚的大洋是赌场》一书中指出,在太平洋称霸一时的日本王牌飞行员大都是在中国战场上训练出来的。也就是说,“厌战”的久藏的手里可能沾满了中国人的血。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和米内光政常常被称为是反战派,但是他们只是反对跟美国开战,从来没有反对过侵略中国。

对我而言,如果回忆终止在久藏跟大石在空中告别,而没有刻画久藏英雄般冲向美军空母的话,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

不管怎么说,这部片子所体现的对战争的思考还是远远超过了横店的抗日神剧。这部片子似乎也在提示当代的日本年轻人,要通过历史来认识自己,认识现在的日本。

该剧所采用的这种通过当代人与祖辈的对话来探讨“什么是日本人”的这种手法在漫画《次元舰队》中被利用到极致:一艘海上自卫队的新锐宙斯盾驱逐舰在风暴中穿越到了中途岛海战的战场。。。因为救起了一位日本海军参谋,这艘驱逐舰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历史的漩涡中,因为舰上电脑资料的泄漏,日本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但是在该舰的竭力阻止下,在沉入海底的大和号内引爆,未造成美军伤亡,但是起到示威效果,开启美日和谈,也因为舰上历史资料的泄漏,日本国内和平派进行兵变,夺取军权,从海外撤军,战争最终没有以日本战败而结束。

漫画中有大量的当代海自与旧海军的理念冲突,海自的舰员一开始坚守自己的“自卫与救助”的理念,尽量避免干预历史的发展,避免杀人,但是随着舰员的陆续牺牲,他们终于认识到不可以置身事外坚守和平,开始使用各种杀伤性武器。海自驱逐舰的副舰长和被救起的海军参谋是冲突的焦点。旧海军参谋在看到了宙斯盾驱逐舰上电脑的历史资料后,无法认同那个战败的,被美国所改造的日本,于是决心要造出原子弹,而当代驱逐舰的副舰长则坚持认为不能改变历史,这样的日本就应该战败(书中的米内光政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拼命阻挠。结果参谋在海底与原子弹一同爆炸,而副舰长继承了逝者建设新日本的遗志,成为了后来日本重建的关键人物。

从这些作品中,既可以看到日本人对战争的反思,也可以看到日本希望从二战战败国的身份中走出,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国家”(这个词是在《次元舰队》作者的另一本漫画《沉默的舰队》)的愿望。安倍的“正常国家”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我个人觉得日本已经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国家了,社会高度世俗化,民主和法治制度逐步成熟,建军理念符合时代潮流,虽然“死脑筋”的民族文化还在,不过军国主义是不可能在现在的日本复活的。

但是日本要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成为受人尊敬的一流国家,需要在“日本人也是战争受害者”这种自我中心反战主义上再进一步,需要在政治层面进行深刻的公开的反省,需要日本的领导层对受害国的个体受难者的苦难做出表态,而不是着急修宪,给军队松绑。

至于电影嘛,好看就行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