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后补票上车,并意外安全到站的经历-记运营研究社

来源:东饰资讯网

开头我想引用《后悔无期》里的一句话。

听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能够加入运营研究社的小伙伴,

一定是有了一定运营基础、愿意提升自己、愿意为只是付费的小伙伴。

那么想必大家一定都听过很多运营的道理,

但是最后可能还是做不好运营。

这次我的分享,我将会用真实的场景还原和复盘的形式,来向大家展示,

30天的老司机是怎样炼成的,这30天里我和我的团队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团队-3T战队

场景1:思考了五分钟后,我开启了另一段运营之路(五分钟的思考,我赶上了通往第九期的末班车)

作为第八期里不算活跃的成员,

第8期结营仪式后,我觉得我在“运营研究社”的路也基本到头了。

在运营研究社这趟列车上,我只买了区间车票,第8期结束了我也该到站下车了。

我正常的群生活轨迹是这样的:

早上6:30打卡签到冒泡,平时刷刷群精华,参加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听自己想听的课程,平时能插的上话的地方出来刷刷存在感,只要不要被踢出去就行,否则连课程都没得听了。

生活总是存在很多戏剧性,

5.2早上,我打卡的时候看到“老司机招募”的消息,

我第一反应是,我擦,这不是续命的机会么

第二反应是,我连活跃用户都算不上,报名老司机能通过么

双鱼座的特点吧,巴拉巴拉总是有一堆内心戏。

其实我只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就知道要不要报名:

你认同运营社的价值观么,你愿意跟着运营社多走一程么,你愿意把时间和经历花在运营社里么。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然后我就去找了小贤。

老司机招募通知

场景2:手拿候补票,但是也要zuo出VIP票的感觉

首先,拿着后补票想进场,必需要搞定小贤这一关。

自己当初没有在第八期里多刷存在感,贤哥肯定不知道我是谁,悔不当初。

没关系,我仔细看了招募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优势,马上写了一段文案发给贤哥。

老司机招募要求 勇敢的报名

然后,就是等啊。反正,该做的我都做了,什么结果,我都认了。

我当时想了,如果贤哥拒绝我了,我就跟他撕一把,最起码我是有信心拿到候补票的。

结果,很愉快,贤哥并没有特别多的要求,我就直接进群了。“运营社第九期老司机交通枢纽”群。

下面是两张进群后的截图,是我在群里的两次发言。

老司机这个群里大家都很随意,想怎么开车就怎么开车,跟着老司机练习开车技能。

社群里发言刷存在感

场景3:有没有考虑清楚社群的定位

进群第一天我就在思考大群和小群的定位问题,

如果我不考虑清楚,后期群员必然会在大小群之间出现选择冲突,

毕竟社群的本质也是在消费用户时间,

大群和小群更应该是配合的关系,而不是彼此竞争用户的时间。

这个问题后期也确实在我的社群里出现了。

还好我提前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定位。

社群定位的思考

场景4:提前想好社群的玩法

建群之前我面临的几个问题:

1.要不要拆群?

2.进群后,要不要做用户调查?听取大家的意见?

3.社群成员能够得到什么价值?

4.班委团队怎么定?

社群的玩法

我最后选择了方案B,原因是2个小组方便相互对比,10人小组才能开展班委制度,在话题讨论、蜜桃展示的环节中,仍然可以按照4人组来计分和评比。

简单的用户调研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个过程既能了解用户需求,同时也能统一大家的认识,让大家更好的围绕在社群的共同目标周围。

社群价值

这个问题,我也是提前都已经思考过的。

班委组织架构

我需要做的就是凭感觉定出两名班长,副班长由班长去挑选。

选班长这个地方我思考了很多,担心自己的失误会导致很坏的结果。

我思考的结果:

1.我不可能跟每一个成员深入沟通(这个地方确实对部分成员很不公平),

2.我翻看了所有成员的票圈,来辅助我拍脑袋。不过,仅展示3天,我也好无奈。

3.毛遂自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加入运营社的目的,也愿意为此付出。

最后的事实是,我的两位班长都是通过毛遂自荐来的。

场景5:社群真正的开始(破冰➡➡建立信任➡➡一起玩)

社群最难的地方在第一步,破冰,尽快让大家熟悉起来,否则后面的工作都没法开展。

用户视角来思考:

每位成员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和期待进入我的社群,

每位成员都想尽快明确社群的价值和方向,

并找到自己合适的生存方式,

我的解决方案:

1.建群时的欢迎仪式必不可少

2.简单的自我介绍和用户需求调研

3.求同存异,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学习、输出、收获和团队上来

4.让班长和班委来帮我了解成员的情况

下面是欢迎的引导语

破冰文案

跟朋友讨论之后,我最后选择了方案A,

因为我觉得失去会比得到更容易刺激用户痛点,失去了,你才会珍惜后面30天的时间。

其实,不是30天的时间,而是,,,看下图

30天运营社提供的所有物料

你会发现,只有4次分享是主动参与的,其他都是被动学习,所以,真正的机会只有四次,并不是30天。

下面是团队的自我介绍和简单需求

班级脑图

有了欢迎仪式,有了大家的自我介绍,和简单的需求描述,

接下来,我就围绕着

学习的任务、社群的规则、小贤的奖励机制、班委竞选,

这些话题逐一展开。

因为我提前都已经思考过,并有准备相应的文案,因此在解答成员问题的时候,还勉强能对付过来。

但是,生活总有很多戏剧性。从团队小伙伴的复盘,可以还原当时的场景

小伙伴在毕营时的复盘

其实,并不只是在群里,在群外同样进行着另外一场有趣的交流。

建立信任确实是社群第二个问题,

1.你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很容易赢得成员的信任。

2.你有更深层的认识,关于我们社群的发展和价值。同样也能赢得成员的信任。

3.社群跟生活是一样一样的,我觉得自己双商不足,只能提前准备了,尴尬脸

学员都不简单(ps:已经创业成功的70后小伙伴)

场景6:班委的神助攻

我大部分的思路都是在班委群里讨论产生的。

每周日的班会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每次班会我必做的事情

1.提前公告今天要谈论的内容,避免讨论扩散

2.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过,不容易遗漏

3.班会中要定出明确的任务,并确认班委都能理解清楚

4.班会后要有会议纪要

班委会

场景7:在社群中爆发

经过班委对成员的引导,团队成员的配合,提前充分的准备,

第一次话题讨论有震惊到了其他小伙伴,最终也帮助我们团队取得最后的成绩。

运营的方法一定是公开的,在相似的场景下也一定是可以复制的,

我也相信在以后的运营社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团队诞生出来。

无耻的秀了下自己

最后总结一下:

在社群里,想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1.价值观一定是被所有成员认可的,否则没法谈

2.充分的沟通,不管是群内还是群外,只有充分的沟通才有可能建立信任和感情

3.引导,引导,还是引导,第一批用户来带动第二批用户加入进来

4.提前准备,准备好的一定不会太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