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群经之首、文化之源、生命宝藏、智慧之海。在王介南的笔下我看到的是震撼,古人太有智慧了。
太极图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消失了,偶尔可能看到的是那少数变相行乞的贫困老人的测字摊上的小摆设。
但太极图是个幽灵,它有它的生命力到处飘荡,因为这个图像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制成这一图像的人叫波特·赫克曼。他用500万伏粒子加速器轰击玻璃板结果出现好像冰雕一样的闪电奇观。
这太有意思了。为什么一种机器会弄出这种闪电的图像,好像是人有意画出来的一样?而且好像一红一蓝的两股闪电在不停地兜圈子?
在庞加莱的动力学理论中,就有一种混沌吸引子的东西,在这个东西中,有一条曲线向一个闭合的曲线前进,然后绕环融元兜圈子。
用这里的“捕捉闪电”科学奇观作一对比,中国的太极图震撼人心。
中国的太极图飘洋过海受到外国人的敬重。丹麦王国尼·玻尔认为,微观客体的“粒子性”和“波动性”是互斥又互补的两方面。这是一条无限广阔的哲学原理。因为玻尔的科学贡献很大,丹麦王国政府授予玻尔以勋爵的徽章。玻尔就用中国的太极图作为他家庭的族徽了。至此,我们要问:我们的古圣贤人,又是怎样创制出这样的图像的呢?
依我的猜想,好像古人看到两条来自不同方向的水流而在某个地方互相汇合,从而产生漩涡,受到启发。“泾渭分明”的成语,就是说泾水、渭水的汇合而有清浊的分别并且打着漩涡。
王介南在1984年从UNESCO杂志上初识DNA双螺旋结构外观,成为一个兴奋点,而年已62岁了。五年以后的1989年在旧时的蒙童读本《三字经》上发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合成而为《洛书》式双螺旋线,着手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题为“中国最早发现数字DNA双螺线”,但未投稿,因为那时有一种讲法叫“不要把八卦空套子讲得神乎其神”。
王介南认为有两个自然数3和2在太极图中。文字根据是《周易》·说卦传中的一句话:“叁天两地而倚数”这七个字。
在今天看起来,这七个字是一个公理:
(1)内接于圆的正多边形的弧和弦的度数构成3:2的比例关系.
(2)水星的自转周期58.646天等于它的公转周期的87.969天2/3;
58.646×3=175.938天 自转
87.969×2=175.938天 公转
这是震撼人心的事,怎么搞的:《周易》上的这七个字,竟先验决定了水星的自转和公转的时间的精度。
(3)上夸克电荷2/3为什么必须是质子电荷的2/3?
(4)萤火虫每两秒钟闪光三次的频率为什么也是3:2的比例关系?
这充分说明大自然的数学设计是一律的,而3:2的比例关系,正是制约一切能量和粒子的引力相互作用的定量特征,同时说明引力是宇宙控制论的数量表示。而我们的八卦作为一个体系,它的物理意义就是引力相互作用。
普里戈金的自组织理论是古代智慧的一个例证、一种促进和精细化。他认为我们相信,我们正朝着一种新的综合前进,朝着一种新的自然主义前进,也许我们最终把西方传统与中国传统结合起来。
我们要问:普里戈金的自组织理论,为什么要牵扯到我们中国呢?而且他还提到3000年前庄子所说的话,他说:“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天运》)
意思是说,天在自然转动吗?地在宁静地定处吗?日月王府出没之事在争夺处所吗?有谁在主宰天地日月运转吗?谁在控制这些运动呢,活着是有一种机关在发动而不得不这样呢?!
普里戈金的自组织理论,原来在我们中国庄子的理论中获得了源于“天源”的启示,所以他坚信“最终能够把西方传统和东方传统结合起来,走上一条新的自然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