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个“未来”,终于近在眼前了
还记得三年前刚踏入高中时,你偷偷在课本扉页写下的梦想吗?那时的你觉得高考远得像地平线,可一转眼,它已经站在了门口。
此刻的你,或许正在经历这些:
- 做不完的模拟卷堆成小山,红笔改过的错题刺得眼睛发酸;
- 凌晨1点的台灯下,咖啡凉了又热;
- 看到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心跳突然漏掉一拍……
但我想告诉你:这个看似狼狈的当下,藏着青春最珍贵的伏笔。
2. 别怕,焦虑是“幸存者”的标配
有位班主任曾对学生说:“我教了20年书,从没见过哪个考生在考前不焦虑——包括那些考上清北的孩子。”
“我是不是来不及了?”
——最后30天,足够让一个科目提升20分。去年有个考生在5月重新梳理生物课本,高考时选择题全对。
“万一考砸怎么办?”
——2018年某省状元在模考中连续三次退步,她在日记里写:“我现在流的泪,是在给大脑腾出存知识的地方。”
记住:此刻的忐忑,恰恰证明你在乎。
3. 最后30天,聪明人都在做这3件事
(1)把“后悔”变成“庆幸”清单
“后悔没早点努力?”不如写:“庆幸现在发现了这个漏洞。”某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高频词,就有考生在考前一周突击时押中8个。
(2)给大脑安装“屏蔽器”
同学炫耀“我已经刷完五套押题卷”?父母欲言又止的眼神?关掉噪音。去年某黑马考生说:“最后一个月,我连朋友圈都关了——后来才知道,那些号称‘稳了’的人多数在虚张声势。”
(3)设计你的“决胜仪式”
有个重点班的传统:每天早读前集体喊一句话。起初有人觉得傻,直到高考那天他们在考场走廊默契相视,突然笑了——习惯,会成为你的铠甲。
4. 高考最残酷的真相,也是最美的礼物
多年后你会发现:
- 让你夜不能寐的压轴题,可能连题目都记不清;
- 但那个在晚自习后看着星空发呆的夜晚,那个咬牙吞下眼泪的自己,却永远刻在生命里。
高考不会定义你的人生,但这段破茧成蝶的旅程会。
最后写给看到这里的你:
请在这条推送下留言“坚持到底”——30天后,当你走出考场阳光洒在脸上时,记得回来看看今天这个,勇敢的、了不起的自己。
“隧道尽头的光,
从来不是幻觉,
而是你走了这么远,
终于看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