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5名校来了丨香港城市大学50+专业面向全国计划招生300名,英语最低分数线为120

2025-05-08 来源:东饰资讯网

看点:在2025年高考即将到来之际,教育邀请了全国知名高校“发言人”做客“名校来了”直播间,详解高校的招生政策、录取规则,指导考生如何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为广大考生搭建起自己与心仪报考院校的桥梁,帮助考生在高招前夕抢占先机,第一时间了解到知名高校的最新高招信息,和最权威的政策解读。

香港城市大学在2024和2025年蝉联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第一名;QS排行榜中目前排在第62位;在TIMES高等教育排行榜上目前排在第78位。香港城市大学共有19个学科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全球前50名,其中14个学科位居香港地区首位。

2025年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有怎样的招生政策?本期节目我们请到香港城市大学内地联络处主任李清做客教育。

香港城市大学内地联络处主任 李清

精彩看点:

  • 连续两年居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第一名;
  • QS排名位于62名,TIMES高等教育排行榜位于78名;
  • 10个学院、50+专业面向内地考生开放招生,计划招生300名;
  •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中,19个学科跻身全球前50名;其中14个学科位居香港地区首位;
  • 通过内地高考统招系统进行招生,提前录取批次;
  • 提供"HK Tech 300"创新创业计划与专项奖学金支持学生学习、就业;
  • 高考招生最低英语录取分数线为120分;
  • 毕业生可使用香港城市大学本科就读时间辅助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申请;

教育: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教育2025名校来了高考特别节目。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内地联络处的主任。李主任,欢迎您。

李主任: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教育:节目的开始,先请李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香港城市大学的基本情况。

李主任:香港城市大学是香港的公立大学之一,香港作为全球认可的高等教育中心,8所公立院校当中已有5所排名在全球前100,香港城市大学便是其中之一。香港城市大学近些年表现非常出色,在2024和2025年都蝉联了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第一名。在QS排行榜中,香港城市大学目前排在第62位;在TIMES高等教育排行榜上目前排在第78位。

教育:感谢您的介绍,香港城市大学今年学校为内地考生提供了哪些专业的选择?这些专业有哪些特色和优势?有没有新增和调整的方向?

李主任: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开展招生工作已有多年历史,一直以来,学校均通过内地高考统招系统进行招生录取。今年,香港城市大学10个学院面向内地考生开放招生。

与2024年相比,今年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高考统招中的招生规模有所扩大。今年学校在内地高考统招系统中共投放了300个招生名额。相应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也均有所增加。参与此次招生的10个学院中,包含2024年9月新成立的计算学院;以及2025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生物医学院。

教育:这10个学院的课程设置是怎么样的?它的招生模式相同吗?

李主任:目前,香港城市大学面向内地考生开放了50多个专业的招生工作。以学院作为招生基本单位开展相关流程,考生可查阅招生章程第五章,根据自身感兴趣的学院查询不同专业的具体规则,明确进入学院后的专业选择路径。

在学科排名领域,考生可参考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香港城市大学共有19个学科跻身全球前50名,其中14个学科位居香港地区首位。

针对考生普遍关注的“哪个专业或学科最为突出”这一问题,由于香港城市大学有19个学科位列全球前50,且更多学科处于全球前100名,因此难以单一界定某一专业为最优。学生应基于个人兴趣偏好进行学科选择,同时确认香港城市大学开设的学科是否与自身兴趣相匹配,并进一步明确该学科所属的学院,最终在报考阶段完成志愿填报。受时间或节目时长限制,我无法逐一列举全球排名前50的19个学科或香港地区排名第一的14个学科的具体名称。但此类信息在各大权威排行榜中均可公开查询,且相关学科分布于不同学院,学生只需投入少量时间进行检索,即可全面掌握相关信息。

教育:我想代表考生问一个问题,今年香港城市大学的招生策略和招生计划有没有什么改变?除了学术成绩之外,还注重学生的哪方面的能力和潜力?

李主任:香港城市大学通过内地高考统招系统进行招生,目前招生规则基本保持稳定,考生需要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时,将香港城市大学填报在统招提前批次第一志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校部分专业招生流程存在特殊要求。例如,报考创意媒体学院的考生需提前提交个人作品,相关提交方式及要求可以参考招生章程中公布的网址。此外,计划报考兽医学专业的考生,也需要在学校官方网站提交补充材料。除上述专业外,其余学院专业均按照统招提前批次第一志愿的常规流程进行招生。

在招生计划方面,今年扩大内地招生规模的同时,学校继续为新生提供入门奖学金支持。符合入门奖学金评定标准的考生将自动获得相应奖项,包括学费全免奖学金、学费半免奖学金等。具体评定规则及申请流程已在我校官网详细说明,考生在报考前可登录查询。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报考时可结合自身高考成绩与我校奖学金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考量。

教育:学校是如何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空间?有没有具体的跨学科课程和项目?这些课程和项目对学生的职业以及未来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李主任:学校于去年9月正式成立了计算学院,该学院整合了工学院部分专业、原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相关领域,以及原数据科学学院的资源,通过跨学科融合构建了新的学术架构。今年1月,学校正式成立了生物医学院,其学科建设与原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存在深厚渊源。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的高度重视。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构建了灵活多元的课程体系。学生可通过"主修+辅修"模式拓展学术视野。例如商学院学生可选修法律学院课程,工学院学生可跨选计算学院或理学院课程,各学院间建立了完善的选修课共享机制。对于有双主修需求的学生,既可选择同一学院内两个专业的组合,也可以尝试跨学院组合。所有专业均需修满120学分方可毕业,因此跨学科双主修可能涉及学习周期调整。

为深化学术探索,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教授科研团队。在招生宣讲中,我们通常也建议考生提前通过官网等渠道了解教授研究方向,以便入学后精准对接科研领域。对于取得科研成果的学生,学校提供"HK Tech 300"创新创业计划支持,初期提供10万港币种子基金助力学生成果转化,优秀项目可进一步申请百万级天使基金。此外,学校与香港科技园、数码港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

这种跨学科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更通过产学研协同机制构建了从科研探索到成果转化的完整路径,助力学生在本科阶段即形成系统的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其未来深造或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香港城市大学有哪些国际交流的项目?如何和国际学校进行合作?

李主任:香港城市大学在2024年与2025年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榜首,国际化办学已成为学校的显著优势。经过十余年深耕,学校已构建起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余所高校的国际交流网络,为65%以上的学生提供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机会。

在资源保障方面,学校不仅提供多元选择,更设立专项资助机制。作为非本地生,如果你申请到一个国际交流交换项目可获至少1万港币资助,部分项目另设2.4万至4.8万港币专项奖学金。对于学术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特别推出双联学士学位课程项目,例如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的12个专业课程。学生完成大一学业并满足成绩要求、通过哥大英语测试及哥大与港城大的联合面试后,可赴纽约学习大三大四课程,两年在香港,两年在纽约,毕业后最终获得两所顶尖学校的学位证书。

香港城市大学目前教职员工中70%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师资方面非常的国际化。学生群体更覆盖70余个国家,加之400余个交换项目。因此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学术社区。这种全方位的国际化生态,正是学校在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跻身前十、位列香港第三的关键因素。

教育:学校是否为优秀的学生提供长期奖学金或资助计划?

李主任:香港城市大学为本科生构建了多层次奖学金支持体系。除了我们的入门奖学金及交换项目奖学金外,在国际化培养方面,学校通过"环球实习工作计划"为学生提供实习经费支持,助力学生多元实习项目。

在校期间,各学院和各学系也会有自己特设的一些奖学金,学生可申请的奖学金项目总数达3800余项,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条件与奖学金评定细则进行针对性申请。

教育:学校对英文的要求是怎样的?以及学校的报名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

李主任:香港城市大学对高考生的英语成绩有明确要求,基础要求为120分。部分学院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标准:人文社会科学院要求125分,法律学院与兽医学专业均要求135分。根据近年录取数据,新生英语平均分持续稳定在130分以上,这与学校全英文授课模式对语言能力的要求直接相关。为了学生尽快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新生入学后可通过学校英语培训中心参与语言培训。

关于报考流程,学校招生工作严格遵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考试院规定的统招提前批次时间,各省份报名截止日期集中在6月底至7月初。

教育:报名香港城市大学是否和内地高校有冲突?

李主任: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统招中于提前批次录取。如果考生将香港城市大学填报为提前批次第一志愿,一旦被录取,学生档案将直接进入我校录取流程,不再参与后续本科批次院校的投档;若未被录取,系统将自动退回考生档案至考试院,考生可正常参与本科批次录取,整个过程不影响其他志愿的录取资格。

教育:学校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哪些具体的指导方式?

李主任:根据对内地本科毕业生的数据统计,约50%的毕业生选择直接留港就业;40%以上选择继续深造;约5%-6%直接返回内地就业;另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校友在港积累2-3年工作经验后,选择返回内地一线城市发展。

内地学生在港完成4年本科后,可通过"IANG签证"获得2年工作许可,加上本科就读时间满7年即可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在就业支持方面,学校部分学院提供实习安排或长达100小时的职业培训课程,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丰富的就业信息。

教育:请李主任提供一下学校的联系方式。

李主任:学生或家长可通过以下途径查询香港城市大学的相关信息:一是访问香港城市大学内地本科招生网,获取学校章程、简章、各省的招生计划和奖学金计划;二是关注“香港城市大学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服务链接学校官网并获取学校QQ群二维码。另外,我们的招生章程均已公布香港及内地三大联络处的联系电话,方便考生及家长咨询。

教育:节目的最后请李主任为今年的考生还有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和祝福。

李主任: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在高考的时候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能够进入到自己理想的学校。我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同学考虑香港城市大学并报考。未来的9月,我期待在大学校园中有机会与大家见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