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叶圣陶:培养写作的4大习惯

2025-05-06 来源:东饰资讯网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很多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写。

写作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件难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克服这个困难。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并持之以恒地练习。如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呢?哪些习惯可以助力孩子写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养成列提纲的习惯

想清楚然后写,这是个好习惯。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写出东西来,别人才能充分了解我们的意思,自己也满意。

什么叫想清楚呢?

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解答,这才叫想清楚。想清楚其实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那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个为什么好比是个根,抓住这个根想开来,不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前边提到的那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

这样想是思想方法上的过程,也是写作方法上的过程。写作方法跟思想方法原来是“二而一”的。

孩子练习写文章,要求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后写,然后按照提纲顺次地写。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孩子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

提纲越详细,也就是想得越清楚,写成整篇越容易。这样写下来的东西,基本上达到了要写这篇东西的目的,自己总不会感到太不满意。人家看了这样写下来的东西,也会了解得一清二楚,不发生误会,不觉得含糊。

想清楚然后写,孩子如果没有这个习惯,不妨让他们试一试,看看效果怎样。

02

养成观察的习惯

写文章这件事,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并不是游移不决说两面话,实情是这样。

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准备功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

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都依靠观察跟认识吗?人家说咱们的记叙文章写得好,又正确又周到。归根究底,不是因为观察跟认识好才写得好吗?

03

养成推理判断的习惯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准备功夫。

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

咱们常常写些论说文章,阐明某些道理,表示某些主张,不是全都依靠推理下判断吗?人家说咱们的论说文章写得好,好像一张算草,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等下去,不由人不信服。

归根究底,不是因为推理下判断好才写得好吗?所有社会实践全都是写文章的准备功夫。

为了写文章才有种种的社会实践,那当然是不通的说法。可是,没有社会实践,有什么可以写的呢?

04

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还有一种准备功夫必得说一说,就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语言本来应该求正确,并非为了写文章才求正确,不为写文章就可以不正确。而语言跟文章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即使说成“二而一”,大概也不算夸张。

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这样的看法不是大家可以同意吗?

既然是这样,语言习惯正确了,写出来的文章必然错不到哪儿去;语言习惯不良,就凭那样的习惯来写文章,文章必然好不了。

什么叫作正确的语言习惯?

可以这样说: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做到这个地步,语言习惯就差不离了。所谓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想心思本来非凭借语言不可,心思想停当了,同时语言也说妥当了,这就是一致。

所谓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就是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的办。

想心思凭借的语言必然是约定俗成的语言,决不能是“只此一家”的语言。把心思说出来,必得用约定俗成的语言才能叫人家明白。

以上说的那些准备功夫全都是属于养成习惯的。习惯总得一点一点地养成。

写成一篇观察得好、认识得好的文章,那根源还在于平时有好习惯,习惯好,才能够把文章的材料处理好。

平时想心思没条没理,牛头不对马嘴的,临到拿起笔来,即使十分审慎,定计划,写大纲,能保证写成论据完足推阐明确的文章吗?

所以,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

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本文转自:语文学习,本文源自:《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内容略有删改。

精彩

Top